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联合国数据显示,服装行业的总碳排放量超过了所有国际航班和海运的排放量总和,占据全球碳排放量的10%,是仅次于石油产业的第二大污染产业。
作为第二大污染产业,服装行业的绿色生产和消费迫在眉睫。
2021年8月31日开始,郑州服装公众号特开设“碳达峰碳中和”宣传专栏,为“减碳”这一目标和愿景进行全方位解析。
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碳中和,中国需要付出比欧美发达国家更多的努力。而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只有30年,这也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承诺的时间。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士丁仲礼表示,这一场涉及广泛领域的大变革,需要在能源结构、能源消费、人为固碳“三端发力”。他认为,未来固碳的最主要潜力是生态建设。
作为中国代表团科学顾问,丁仲礼对世界各国人均累计碳排放和碳排放配额开展系统研究,率先提出“以人均历史累计排放为基础,分配碳排放权”的中国方案,打破了西方国家对国际碳排放话语权的垄断。
我国的承诺是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30年的期限与发达国家80年的时间相比,时间紧迫。丁仲礼认为,发达国家要支撑目前发展现状,人均碳排放减到碳中和比较困难。另外,碳中和是要靠技术实现,中国的技术扩散速度非常快。因此,我国2060年达到碳中和,时间虽短,但也有较大信心。
文章来源:郑州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