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和时装有着微妙且一脉相承的关系,不说这两者都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方式展现,在创作及灵感收集过程中,两者也是相互吸引相互影响的。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黑格尔曾说过服装是流动的建筑。美好的事物总是相通的,服装也不例外。如果说建筑是容纳人的居所,那么服装就是最小的建筑。从针织的角度来看,服装与建筑的关联也是紧密而深刻
1
“褶”与“皱”
衣服是使女性身体比例显得更美的瞬间的建筑
—— Christian Dior
建筑性理念在服饰中的应用一直以来都是设计师孜孜以求的概念。而褶皱元素的处理往往是成为凸显立体感最为直接有效的存在。
Issay Miyake
IssaIssay Miyake
Zuhair Murad
Bottega Veneta
充分体现褶皱元素的毫无疑问有针织连衣裙,飘逸的裙摆与层叠的面料或褶皱肌理相结合,复古又华丽。
针织褶裙也是街拍中时常出现的时髦单品,赋予厚实的面料以灵动之气。
流畅的褶皱,光滑的曲线为服饰本身增添了如同建筑般规整的几何质感,而褶皱往往也成为了考验一位设计师能力的体现。
荷叶边元素作为褶皱的又一重要体现力,既能够呈现女性气质,其流畅的轮廓又带着一股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坦然与潇洒。
街拍中荷叶边的身影
褶与皱让服饰摆脱平面与人体本身的局限,即使在照片之中也凸显出十分立体的感觉。因此,拥有一件建筑感极强的服饰,毫不费力就可以让你瞬间成为人群中的焦点。
2
“隆”与“肿”
我想让设计成为武器 成为我取得战役的胜利—— 川久保玲
隆与肿的理念来源于1977年川久保玲具有划时代的一场秀——“Lumps and Bumps”。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川久保玲为主力的一大批日本设计师给时装界带来新型设计思潮,不推崇刻意勾画女性身体特征,对身体局限的突破,强烈的建筑感轮廓令人印象深刻。
针织服装以粗针距辅以厚实面料等手法打造的此类强调概念性的(特)大廓型模式在众多设计师的作品当中也有浓墨重彩的体现。
Thom Browne
J.W.Anderson
泡泡袖设计以醒目的体积感成为空间存在的重要形式。局部的隆肿也赋予针织廓形感的全新面貌,超越了身体作为底片的唯一可能,让造型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解构主义其实是对服饰空间的极致把握。立体剪裁已经不足以形容“解构”二字,空间、层次、格局的张力均在此呈现。由Misun Jung创立的韩国品牌NOHKE一贯如此,纤细的平纹针织和针织连衣裙经过解构、裁剪、打结和拼接处理,打造出丰富而立体的细节设计。
4
“肩”与“腰”
继九十年代之后,宽厚的垫肩与轮廓鲜明的收腰在最近又一次兴起,象征着女性的力量式着装伴随着时代意义被主流审美所推崇。以Balenciaga为代表,轮廓带来的棱角分明感让服饰本身有了建筑构型。
通过对“肩”与“腰”这两个部位的夸张性塑造突破了以往人们对女性的定义,在针织服饰上这一点运用得也格外显著。
“肩”与“腰”就像贴在女性身上的代表性标签,通过富有建筑感棱角分明的造型之后。坚挺、宽阔、力量刷新了描述的词汇,这是建筑式的美感,也是服饰的力量。
建筑与时装的共通体现于设计思想与理念的一致性,设计作品是设计者内心世界的展示,他们通过建筑、服装这样不同的载体在传达独特的精神、人文世界,不论是建筑还是服饰,都是一个时代的氛围和人们的精神面貌的折射。
建筑感就像时装设计其中的一条魔术线,你无法确切掌握其存在,却又不得不讶异于它的神奇和美妙,以及无与伦比的实穿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