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毋庸置疑,“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大概是近年来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了。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少数民族服饰与现代时尚的碰撞成为时尚界大热议题,民族风与时尚感不再是硬币的两面,成了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的美事。
而以少数民族文化为灵感的设计师,在走入大多数人视野的同时,也正在凭借独立清醒的主观意识坚守着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尊重。

金景怡,便是在展现少数民族文化这件事上努力的设计师,在她看来,在时尚的国度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作为一名少数民族(达斡尔族)人,她一直有个梦想,就是通过自己的设计将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带向全世界,尤其让那些深藏于茫茫草原、大山深处的传统服饰与工艺再度闪光。

于是,本着做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书写者的初衷,于2014年开始首先研究创新北方少数民族服饰。在2017年,金景怡成立了致力于研究创新传承北方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公司,成为该品牌创始人兼设计总监。
今年,她更是将鄂伦春民族传统服装服饰元素提取重组,通过传统与时尚、过去与现代嵌入融合的创新表达方式,将狩猎民族人民蓬勃勇毅、自强不息的性格展现在现代服饰当中,以典雅而实穿的风格,为中国时尚增添最浓郁的民族时尚色彩。
鄂伦春族的时尚范儿,超吸睛

身为达斡尔族人的金景怡,这次之所以将目光锁定鄂伦春族服饰,是因为生活在呼伦贝尔的鄂伦春族与达斡尔族同为北方少数民族,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鄂伦春服饰元素将她的设计思路浇筑成形。

“鄂伦春族与达斡尔族算得上是邻居,具有较为接近的文化形态,鄂伦春族对于本民族的服饰文化保护地较为完整,在自己的节日里,各地的鄂伦春族人都会穿起自己的民族服饰,来展示鄂伦春民族服饰的艺术魅力,他们以此方式来保护和传承着自己民族的服饰文化。鄂伦春族服饰不只具有实用功能,还展现出浓郁的文化魅力,对其纹样造型特点的挖掘,极具研究及文化价值。此前,我曾为《鄂伦春语常用语发音词典》新闻发布会设计过一些糅合进现代元素的鄂伦春服饰,并进行了现场秀演,受到与会领导、业界同仁的一致好评。当时,我就萌生出让鄂伦春族服饰走上时装周的想法,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北方少数民族服饰的魅力。”

中国国际时装周的发布会上,金景怡在秀场中建构出神秘粗犷的森语原林世界。成片成片的白桦树叶铺在宽敞的秀场里,像为大地披上了一件金色外衣,展现出“生”的气息,璀璨又深邃。

在耀眼的白桦林海之中,同为色彩的“挥霍者”的还有鄂伦春族的多彩服饰。
袍服、坎肩、连衣裙是本系列的重头戏,饱和度较高的明黄色、藏蓝色、天蓝色、薰衣草紫、浅卡其和奶油白贯穿全场,每一组色彩的转换柔和平缓,在传统手工艺与现代丝绒、丝绸等材质的交织中,悄无声息地完成民族与时尚、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过渡。



金景怡解读到,“传统的鄂伦春族服饰以宽身袍式为主,在过去的守猎过程中,这种大袍松松垮垮将人罩住,舒适、保暖又方便。这种袍服一般由鹿皮、狍子皮及犴皮制作而成。为了避免服装袖口、领边、大襟等部位过度磨损,鄂伦春族人民会镶上黑色的皮边,并纹绣上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等装饰,以显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创造。”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是的,除了色彩与廓形,发布会中服饰细节之处也蕴含惊喜。金景怡在细节中糅杂了多种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吸收了 “鹿角形”、“云卷形”等图案,以刺绣、补绣相融合的方式进行提取,形成了吸睛而不失高贵的效果。
并且,她还将图腾、剪纸、桦树皮制作等鄂伦春族传统技艺与数码印花、手绘等现代手工艺技艺相结合,极力的表现鄂伦春族的山川树木和日月星辰,让每一件服饰散发出自然淳朴的不凡气势,但又契合当下的审美语境。


她继续补充说,“配饰也是本场发布会的一大亮点,鄂伦春族服饰中最有代表性的还有狍角帽。狍角帽和真狍子的头部惟妙惟肖,在雪原或灌木丛里极具隐蔽性,在狩猎过程中曾用于迷惑动物。但随着国家对野生动物的保护,鄂伦春人也放下猎枪,走出森林,开始定居生活,狍角帽也成为具备装饰作用的配饰,是鄂伦春族人鲜明的民族服饰识别符号。我将狍角帽重新演绎,将‘鹿角’、帽体通过勾编工艺与流苏串连,在传统造型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工艺手段去呈现新感觉,以现代人易于理解的方式传达和表现鄂伦春族的智慧。”



经金景怡重新设计之后的帽饰,透露着粼光般灵巧质感,每一针每一线的手工制作都饱含了她的创作情感及对鄂伦春族服饰文化的深度理解,呈现出强烈的东方文化神韵和独到的时尚特性。



民族风与时尚感不是硬币的两面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皆可窥见,金景怡试图呈现的不只是世代传承下来的那些现成的民族服饰样式,她将自己的设计定位为“承载着少数民族文化的无限美好与厚重,同时又积极拥抱时尚潮流”。

其中饱含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思想感情、审美理想等精神内涵,并融入自己对当代时尚领悟,将少数民族族服饰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的审美编织在一起。


但她也表示,这种创新的“火候”并不好把握。民族服饰元素与时尚元素的结合不能生拼乱凑、简单叠加,它是不同元素的整合,既不能过于突兀,也不可太过平淡,要结合的舒服、自然。


“其实,民族服饰设计的难度比较高,既要保留它的特点和元素,又要革新,稍不注意就偏离了轨道。尤其对时装周上展演作品来说,只有兼容并蓄,让民族服饰焕发出时代美感,才能更有力地将民族服饰推向国际市场,得到大众的喜爱。”

金景怡的目标是将民族服饰进行时尚化、生活化转变,她会提炼出一些有设计感且容易被消费群体理解的元素,然后围绕这些元素展开设计,并以合理的价格出售给大众。用她的话说,就是要让民族服饰展现出 “别样的美”,同时又足够生活化,能够在日常出行中穿着。
在金景怡身上,你能看到很多被日常化的民族时尚元素。藏蓝色长袍倾泻而下,精致的民族纹样耳环坠于两侧,梳着简单的丸子头,让她显得温柔优雅又贵气。但在看似柔弱娴静的外表之下,却藏着深挖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笃定决心。

为了进一步挖掘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她专门组建了一支研究团队从事北方少数民族服饰的抢救、保护以及传承等工作。如何更加时尚化地表达北方少数民族文化、民族元素是她多年来一直倾心研究的课题。
在她看来,抢救保护是创新发展的基础。现在,北方少数民族服饰依然缺少关注,随之而来的,便是被时代遗忘的风险。但传承与保护并不是说将其搬进博物馆或开设非遗传承班就得以实现,而是要切切实实的将手工艺传承下去,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同时适应市场。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与工艺有着饱满的文化内涵,不仅是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之所需,同时折射出了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性和情感表达,是对历史研究的最好佐证。此前,以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为灵感的时装设计领域,犹如有待开拓的 ‘处女地’,因为稀少被贴上了‘神秘’的标签。但在时代潮流的尖锐冲击力中,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元素如影随形的细腻与之相辅相成,让时尚多了一丝趣味。这和我们现在都在说的国潮、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这个背景是契合的。我们应当将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充分保护、利用起来,以免这些文化都消失在历史当中。但传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这项艰巨的任务不是我一个人可以完成的,需要得到各地方民族政府的重视,让其成为中国特色的时尚风潮。”她跟我分享到。


没错,民族服饰文化不仅是时间的沉淀,同时也是展现民族自信的根基,因为它深深的根植于本土,从而散发出美的韵味。正如金景怡的设计作品那样,将北方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时尚设计相结合,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目标探寻其发展新路径。

眼下,金景怡正在筹备新一轮的设计,即将推出小批量的带有民族元素的禅茶服、国风汉服与少数民族元素的碰撞、融入民族元素的正装、商务装、职业装等服饰。
另外她还有一个梦想:打造各少数民族元素婚服,不让国人婚礼只穿西方的婚纱,要穿具有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婚服。对她来说,这又将是一次新的时尚穿越之旅,用时尚化的手段,继续传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
突破传统,极致绽放——民族美学!
文章来源:服装设计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