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中国卫材之乡”的长垣市,有一座医学博物馆,是中国首家全门类医学专题博物馆,诠释着中国医学史实和文化。
在长垣市,还有一个中国职业装小镇,全业态、全要素、全链条职业装高端集聚地的落成,将助力医护服行业的创新发展。
护士服的前世今生

十九世纪50年代左右(1850年),下面图中这位护士穿了件有领子的格子衬衫,外加一条前面交叉的围裙。那时有很多护理小器械需要随身携带,可惜还没有实用的口袋设计,所以只能挂在腰间。
十九世纪80年代左右(1880年),开始有了比较正式的护士服。早期的护士服不仅要卫生,还要体现出护士的端庄,因此全身上下都裹得严严实实,除了手和脸,什么都没露出来。这种制服还有个名字——“发烧防护服”(Fever Proof Uniform) 。
|
|
十九世纪90年代前后(1890年)的美国,护士服的袖子变短了,但外面还是配一条有交叉设计的围裙,有的交叉在前面,有的则在背后。
|
|
二十世纪10年代(1910年),围裙式的护士服穿起来像极了女仆,某些护士帽的设计使得其 “女仆装” 的特点更加明显。幸好,臂章显示了她们的职业,还能体现等级——初级护士的臂章是浅色的,而高级护士则为黑色。
这套格外帅气的护士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澳大利亚军队护士的制服。一件长袖的橄榄绿大衣,金光闪闪的纽扣从颈部一直到腹部。腰间束有皮带,以确保大衣贴身,外加一条红色的斗篷,身材高大的女性穿起来,要是没有头上那顶标志性的护士帽,还真难认出是位护士。
二十世纪20年代(1920年),美国爱荷华大学附属医院发明了 “玛芬帽” (Muffin Cap,上)。后来,玛芬帽又被 “手帕帽”(Handkerchief Cap,下)给取代,因为后者更容易清洗、制作和运输,而且相比只能盖住头顶发髻的玛芬帽,手帕帽可以罩住整个头部。
护士服的 “黄金时代” 始于 二十世纪50年代(1950年),护理业越来越流行。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服装工业迅速发展,护士服的短袖取代了长袖,袖口、领口、腰带、纽扣,以及口袋的设计,兼具美观和功能。不过,比起外形时髦的护士服,简洁大方的款式更受欢迎。
20世纪60-70年代(1960年),护士服的领口 “打开了”,其中以 “彼得潘式”( Peter-pan Styled)的小翻领最为盛行。这个时期护士服腰带的纽扣被移到前面,整体裁剪更加合身,还出现了一次性的护士帽。
1948年,中国护士会规定,护士必须穿白色服装及戴白帽,护生着蓝白两色,护理员不得戴帽,不可着蓝白两色服装。总之,护士、护生、护理员着装有着严格的区分。
![]() |
![]() |
二十一世纪10年代(2010年),洗手衣成了更多护士的选择,特别是在大多数发达国家,穿着洗手衣能让护士工作更高效和舒适。由于它的中性设计,女护士和男护士都能穿,多种款式的洗手衣让护士服显得既时尚又有趣。



南丁格尔曾说过:"护士是没有翅膀的天使",当他们接过南丁格尔的神灯走进病房,把病人阴霾的心田照亮,用真诚与爱心,传递着南丁格尔的精神以及给病人带来生的希望!在此,致敬每一位负责的护士!
来源|中国国际时装周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