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 行业
    服务商
  • 宠物服饰
    设计师
  • 宠物用品
    供应链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不出国门就能买到智能细纱机,毛纺业收获“小欢喜”​

发布时间:2022-09-19  阅读数:14986

不出国门就能买到智能细纱机,毛纺业收获“小欢喜”​



在兰州三毛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5台HF1588JL毛纺细纱机(636锭长车)正在飞速运转着。来自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和国内重点毛纺织企业的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给出了一致鉴定意见:江阴华方新技术科研有限公司研制的HF1588JL毛纺细纱机自主创新性强,填补了国内空白,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图片
来自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和国内重点毛纺织企业的代表在兰州三毛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观看HF1588JL毛纺细纱机运行情况。


至此,我国有了能与国外同类设备相匹敌的高端智能毛纺细纱机。


“HF1588JL型毛纺细纱机具有数控集成远程控制、触摸屏工艺设置等功能,与传统的机械式传动细纱机相比有了质的飞跃,达到了国际一流毛纺细纱机的水平,为目前进行中的毛纺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工厂建设提供了装备保障。”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顾平评价道。


“小众”设备难引重视

设备落后问题对于毛纺织行业来说是个老问题,多年来尽管行业重视、企业关注,但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毛纺织行业装备创新的落后,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行业创新发展的速度。究其原因,无外乎三点:设备比较小众,虽然市场有需求,但相比棉纺、化纤等“重量级”行业,需求量不大,即使研发成功,能够投产上市,利润也难有保证;资金紧缺制约装备研发;相关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研发人才匮乏。


目前不少毛纺企业还在使用二手设备。“现在国内已无专业生产毛纺细纱机的厂家,新设备需要从国外进口。国外设备交货期长、价格昂贵,零部件不能及时供应,容易被‘卡脖子’。” 江阴华方新技术科研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祖英谈及当前毛纺设备现状时说。虽然一些毛纺织企业自行研发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但是核心部件较大程度上依赖国外制造,部分核心技术受制于国外企业。


陈祖英表示,“当前多数毛纺企业使用的设备都是已经用了二三十年的老旧产品,设备需要升级换代。但是进口设备价格高、货期长,没有与之匹配的国产设备,导致毛纺企业设备更新换代困难。与大多数棉纺企业一样,毛纺企业也存在用工荒问题,也有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减少用工、设备节能的需求。因此,国产毛纺细纱机的研发势在必行。从售价及成本看,由于毛纺细纱机所纺原料特殊,它的牵伸力较大,纺纱的车速不高,使得毛纺细纱机所用零件与棉纺细纱机大多数不通用,再加上毛纺细纱机的生产批量较小,所以毛纺细纱机的生产成本大约是同类型的棉纺细纱机的1.5-2倍,售价也是同类型的棉纺细纱机的2-2.5倍。” 


新机填补国内空白

“国内大多数毛纺设备是纯机械化式,已不能满足行业发展要求,需要新型高端智能毛纺细纱机来满足纱线品种向差异化、功能化、高附加值化发展的需求。”说到研发毛纺细纱机的初衷,江阴市华方新技术科研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奕宏说。


从2020年HF1588JL毛纺细纱机项目立项,到2022年8月上旬完成5台设备装车并开始生产,HF1588JL毛纺细纱机的研发用时3年。研发过程中经历了种种艰辛,但成果喜人。


我们的优势是机器零部件全部国产,不依赖进口,3个月内可交货,对国内用户可提供48小时内服务,机器的采购成本相比进口设备大幅降低。” 陈祖英说起HF1588JL毛纺细纱机的优秀表现,难掩兴奋之情。


陈祖英介绍说:“HF1588JL毛纺细纱机采用最新三代集聚纺技术,具有电子式牵伸、电子式升降设计,保证正确性及相互间同步一致性;机架部件稳定可靠;纺纱断面设计、纺纱角度设计合理,牵伸专件可靠性高;智能自动落纱运行平稳可靠;电气部件设计、程序设计优化,运行平稳可靠;单锭式驱动电锭技术,断头检测显示及粗纱断头自停技术等关键技术大大提高产品品质。”


大同市中银纺织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陆铁军曾经在兰州三毛负责技术工作多年。他认为,华方科技研发的HF1588JL毛纺细纱机亮点多多:电子升降系统运用了伺服控制三路相互独立又配合同步的升降(钢领板、气圈环、导纱板),运行平稳可靠,提高了管纱的容量,而且不会造成脱圈;通过伺服控制三路升降速度,有效地减少了开车断头现象;参数可以任意设定,真正做到了节能、省工省力、节约成本;电子凸轮升降的方案避免了机械凸轮冲击、停顿现象,提高了纱线成形和成纱质量。升降级升值可根据纺纱工艺要求,程序自动设定级升值,也可进行人工修正,纱线成形良好,高速退绕顺利,实现了用户提出的1200m/min-2000 m/min的络筒速度。


兰州三毛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谭小毅介绍与华方科技的合作初衷时表示:“毛纺行业属于小众行业,在整个纺织行业的占比较小,因此毛纺设备的国产化程度并不高。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毛精纺行业整体行情较好,2022年年初,我们的订单已排至今年的12月,于是增加几台细纱机的想法逐渐列上了议事日程。当时在征求了业内一些企业意见的基础上,我们也了解了国外细纱机生产厂家的设备情况,除去价格因素,单从8个月的交期看,确实影响生产进度。在综合、慎重考量后,我们先从华方科技订购了一台毛纺细纱样机,经过几个月的试生产,从整个试生产对比数据来看,质量和指标完全超出我们的预期。”


“现在我们毛纺企业不出国门就能买到智能细纱机,省去了物流、关税等费用。过去设备改进的话语权掌握在国外设备生产企业手中,如今有了国产设备,那么我们也就有了底气。” 陆铁军说。


全面替代还需时日

对于毛纺织行业来说,当前设备升级的任务十分急迫。因为毛纺织行业正在向高端市场挺进,只有通过持续创新,才能最终实现技术突破和赶超。


吴奕宏表示:“目前在兰州三毛运转的5台HF1588JL毛纺细纱机经过半年多的实验测试,让我们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客户意见和建议,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关技术,并尽快形成产业化生产,满足毛纺企业的需求。”


陆铁军对智能毛纺细纱机提出了两点希望:“从质量和成本来看,华方科技的智能毛纺细纱机要创品牌,配套件非常关键,希望华方科技在选取配套件时考量稳定、可靠和维修成本等综合因素;作为生产方,希望华方科技与用户建立互动机制,广泛采纳用户建议,不断改进提升,创出响当当的中国毛纺细纱机品牌。”


顾平说,近年来,尽管国产纺机在技术进步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发展并不平衡。棉纺设备、化纤设备等量大面广的纺机设备创新力度大、技术进步快,毛纺、麻纺等使用量较少的设备技术进步则相对缓慢,参与技术开发的纺机企业少。在棉纺设备领域成绩卓著的华方科技,能够将开发棉纺设备多年的经验应用到毛纺领域,研发出毛纺细纱机,解决了这一细分领域长年困扰毛纺企业的痛点问题,是一个令人振奋的良好开端。


“希望华方科技在听取用户意见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设备的各项指标,提高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在毛纺设备的研发上,能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技术研发体系。同时,也希望华方科技坚持技术创新,致力于高端纺织机械的研发与制造,不断巩固在纺织机械行业中的优势地位。” 顾平表示。


“技术创新是毛纺织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期待毛纺设备企业坚持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研发方向,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研发的主要产品技术性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并形成规模化销售。”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刘家强说。


刘家强谈到,希望未来纺机企业要像关注棉纺、化纤设备一样,重视对毛纺机械的开发,在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让国产毛纺设备尽快赶超和替代进口设备。



撰文 / 本报记者 滕卉荣  摄 / 丁文胜
编辑 / 郑玉冰

制作 / 王亦一

文章来源:中国纺织报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