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难,精准招商更难”!招商引资一直是各地园区和管委会的头等大事与主要痛点。该如何突围呢?
“独角兽”企业往往是稀缺资源,本地中小微企业大多还在培育过程中,而各地园区无论从产业定位、产业政策、招商手段还是产业服务都趋于同质化,最终难免进入了“内卷”:招商“只要能引进创造税收贡献的企业,不考虑产业精准度”、政策“主要是以抄作业为主”、产业服务“物业服务为主,很难做出差异化吸引力”……,尽管使出“浑身解数”,招商效果还是不理想。如何破局呢?
如何进化呢?打好三张牌
园区对外招商最简洁的名片,就是它的地段与设施,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入驻企业的物流成本与运营成本。同时,优势的区位与硬件设施,也更能吸引新时代人群对办公环境的需求;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年代,整体空间设计、造型设计与硬件设计更优秀的园区,自然具备更强的吸引力。
另一张园区招商很“卷”的牌,就是打“价格战”。要建设平台型园区,盘活园区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必须找准园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链方向,并引进相关产业链中具有核心地位的龙头企业,以之为核心进行辐射与延伸。但是优质企业,往往会有多个园区垂青,此时园区对于想要重点吸进的企业,甚至会给出“租金第一年五折、第二年七折、第三年全价”的政策,牺牲短期收益,换取长远的回报。除了招揽具备强大影响力与议价能力的龙头企业,大量的中小型企业的引进,才是园区提升运转效率的关键。因中小型企业的规模限制,对园区载体的科学分割,成为园区招商的一个重要选项。将标准载体按产业模式进行科学分割,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能有效提升园区运营的灵活性与招商引资效率。
除了以上的种种策略,税收优惠、专项扶持资金、免收行政水费、人才引进补贴、房租减免、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也是园区招商时常见的“卖点”。优惠政策在短期内往往成效显著,在另一个方面,也有一部分企业会因政策而来,在政策有了调整之后因政策而走。
随着我国产业地产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让利型、政策型的招商策略对企业的吸引日渐式微,围绕着龙头企业实现产业资源聚集,招引与之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关联服务性企业,成为园区招商2.0时代的核心思路。为了招引龙头企业,园区招商往往要付出更多努力。有的产业园区采取“低价”策略,甚至以免费入驻、进行投资等方式引入龙头企业;有的产业园区则从龙头企业的产业链上下游及相关配套环节入手,以更加完善的产业、服务配套加上原有的其他政策优惠来吸引龙头企业。
除了服务平台及上下游产业链的吸引,园区企业整体的入驻率及入驻企业的质量,也能成为园区招商的一个宣传点。对于园区而言,在招商时要有规划地进行产业生态整合;比如,不能让创意型、生产型与销售型的企业混杂入驻,对于创意型企业而言,舒适的办公环境具备相当大的吸引力,这也成了部分园区招商的核心路径。
1、特色主题园区
为何近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城市“主题产业园区”,成为当下园区发展的主流?
特色主题产业园在规划初期,既能明确产业定位,能实现招商前置的产业运营,有利于园区配置符合产业特点的运营服务;同时也便于形成产业集聚,孕育新的产业模式,推动经济发展。
2、产业投资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因此一些园区衍生的投资招商、众创孵化、联合招商、园区互联网+招商等模式,已成为引领园区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之一。园区打通投融资渠道,自身做产业投资,与园内企业共同成长,不仅能提升招商效率,还能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人员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3、企业服务
一个好的产业园,不仅需要有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助力政策、成熟的商业配套、优质的人文环境和科研氛围,更需具备是对入驻企业精细化的管理服务。当下许多园区围着人才服务、产业活动(展会、协会等)、科研院所合作机制(产学研)、成果转化渠道等方面强化增值服务,通过提高园区的软性实力,来增强园区招商的吸引力。
如何突围呢?“新五力”招商的核心策略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各地城市纷纷推动智慧城市和智慧园区建设,带来了众多新基建的市场机会,已经出现不少城市以智慧城市和智慧园区场景建设的巨大市场容量,吸引国内数字经济“大厂”或“链主”进驻城市或园区承接并主导相应项目,从而逐步带动上下游企业在区域的落地深耕,最终形成更高阶的产业链生态。这种“场景招商”、“链主招商”的新模式,与“趋势招商、资源招商和政策招商”相得益彰,与产业发展更加深度融合。
为此,我们根据多个产业园区的咨询服务与实战操盘经验,总结出产业园区招商的一体化精准招商之“新五力模型”,即通过“趋势、资源、政策、场景、链主”这五种创新力量实现招商突破,供国内各开发区、高新区、产业园区参考。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有其内在规律和产业脉络,随着产业、城市、入口的发展和变迁,许多产业都有其“内生”和“外生”的产业转移需求,例如在降低人工等要素成本、市场扩张布局、环保等政策监管诸多因素的作用下,产业需要向外埠转移。
园区企业如果能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精准把握或对接目标产业转移的趋势,顺势而为,往往会在短期内实现“爆裂式”的效果。把握产业转移趋势,应该是园区企业最有效的招商手段。这就需要对目标产业进行系统研究,对产业脉络、产业结构、产业变迁趋势形成行业洞见,顺应趋势,规划恰当的产业定位。
园区如果拥有目标企业关注的独特资源,对产业的吸引力就会大大增强。这就需要园区对本地的资源禀赋进行深入剖析,从区位、特产、人口、交通、要素成本等多方面系统研究,找到当地最核心的资源价值,针对性进行招商,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借助自身的排他性、稀缺性资源去招商,再与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核心诉求相结合,招商的成功概率会大幅提升。
政策是产业招商的关键一环,也是目标企业关注的要素之一。过去,大多数园区主要以土地、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客户,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新疆的霍尔果斯,近些年来,这些政策已经逐渐被国家严格限制。而且,全国大多数园区都已经实施这些政策,“抄作业”现象十分严重。因此,迫切需要政策创新!未来,除了在土地、税收、人才落户、购房补贴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外,更需要在产业发展所需的关键产业政策方面进行创新。
园区所在区域或园区企业往往具备一些应用场景属性,不仅能够帮助园区内企业拓展市场,也可以通过“场景换入驻”的模式吸引新的企业聚集。尤其对于急需升级迭代或腾笼换鸟的传统园区以及新建设的园区,可以借助新的场景机会,吸引行业品牌较强的企业的入驻,进而以此项目为标杆示范项目,拉升园区的产业能级。
引进、创造短缺的细分产业链,增强现存的优势产业,补齐短板,以实现与其他产业链联动的目的,优质的细分产业链龙头企业会吸引相关上下游企业入驻,从而形成一个优质的产业生态。
链主企业应与园区企业共同构建供应链协同共享平台,通过人才共享、项目合作、技术合作、展览展示、品牌宣传等共享模式,吸引链主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持续进驻,能够为上下游企业的降本增效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
总而言之,面对日新月异的创新技术以及蓬勃发展的园区产业经济,园区的招商从比较“粗犷”的路径不断进化,已步入了精耕细作、拼软性实力的阶段。未来,随着园区产业链与主题化的进一步推进,产业园区的招商体系仍需不断探索与升级。
而“新五力”招商是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起点,决定了园区未来发展的潜力与前景。在专业化升级、强链补链已成主流发展趋势的当下,园区围绕主导产业进行精准招商更是园区运营同仁的重点关注。
文章来源:赢城产业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