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行员在进行大过载飞行时,通过对抗荷服的气囊进行加压挤压腿部血管,保证血液有效流向头部,进行氧供给。

针对可能发生的落水情况为飞行员配备了脖式救生衣和抗浸防寒服。

针对可能出现的火情为飞行员配备的代偿背心和抗荷服都采用了阻燃织物。

过去设计防护服装时,通常针对单一的防护功能设计出一款对应的服装,当飞行员需要多种防护功能时,就要将多种防护服装穿在身上,这种“洋葱式”的模式,不仅让整体防护服装的重量上升,也影响飞行员的作战效果。

随着战机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对飞行员的态势感知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如今,研发人员在传统服装上进行了一体化、综合化的服装设计。

来自航空工业从事个体防护装备的研发工作的王居豪介绍,在保证作战使用需求的情况下,服装的美观化设计程度也在提升,将龙和鹰两种元素融入服装设计,“战鹰”的图形采用中间对开布局,体现“鹰击长空”的理念。


而每一件装具也饱含设计人员的心血,王居豪说:“在军迷眼中,我们这份工作非常有趣,但对我们来说却是千斤重担,手里所穿的一针一线所生产的每一个头盔对于飞行员来说都是最后一道保护墙,我们永远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纰漏。”
END
资 料
来 源
NTMT纺织新材料
文章来源:长垣市职业装产业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