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 行业
    服务商
  • 宠物服饰
    设计师
  • 宠物用品
    供应链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观书】未来已来,数字化浪潮下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道

发布时间:2023-02-28  阅读数:21063

【观书】未来已来,数字化浪潮下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道


肖鹏   互联网老兵


二十多年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尼古拉•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一书出版,他对数字化未来的畅想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自此以后诞生了一批伟大的互联网公司,尤其对中国早期的互联网公司影响更为深远,腾讯、阿里、百度、美团、网易、新浪等公司高速成长。

今天,新一代数字和通信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发展,并加快和物理世界的融合。ChatGPT的横空出世,更使我们惊叹机器的智能。人们坚信,万物皆可数字化,一切皆可编程,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融合的数字时代以及机器智能时代正在到来!

 

历史证明,每次重大的技术进步都把人类的生产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及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证明,没有技术进步,一个经济体的长期经济增长将趋于稳态,即人均GDP产出将停滞不前。数字技术的非竞争性、强外部效应等特点,使得它比传统工业技术对推动经济增长的倍数效应更加显著。

演化经济学指出,技术革命提供的“机会窗口”对国家命运具有决定性影响。

英国率先抓住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机会,一跃而称为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19世纪末,落后的美国和德国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的“第二种机会窗口”,通过跳跃式发展,在电力、电气、重工业等当时的新兴产业一马当先,迎头赶上并迅速超过英国等老牌工业化国家;

美国在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种机会窗口”把德国等国甩在身后。

面对以全面数字化(CPS)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潮,谁能抓住这个机会,谁就能实现弯道超车。

这是一个决定国家命运的“第四种机会窗口”!

党和国家高瞻远瞩,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国家战略,并在过去的“十三五”期间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高于GDP名义增速3.4个百分点,占GDP比例为39.8%,有望在“十四五”末期数字经济占GDP比例超过50%。

01面对数字化浪潮,企业应该何去何从?

尼古拉•尼葛洛庞帝说过“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数字化生存》整本书都试图证明这一论点,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数字技术,从衣、食、住、行到精神享受。

过去,如果数字化使企业过得更好,那么今天数字化就将决定企业的生死。

不仅仅是生产最终消费品的企业有来自人们对数字消费的需求,生产生产资料的企业同样有来自产业链上下游数字化的需求。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下游企业对自动化装备的需求都促使中间品生产企业不得不在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融入更多的数字化要素。

创新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也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根本。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创新的过程,既然数字化是趋势,是决定企业生存的根本,那么企业数字化转型就不是可选题而是必选题!

过去的二十多年,消费互联网得到了高速发展,随着网民数量到达天花板及消费互联网流量红利的消失,在消费侧的创新空间在减少、创新难度加大;然而,在产品的生产供给侧却有巨大的创新空间,这正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

谁能抓住这一机遇,谁就能成为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巨无霸。

02既然企业数字转型是必选题,那么应该如何转?

1)重塑企业文化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尼可罗·马基雅维里说过:“没有什么事情比改变事物的秩序更困难、更危险、更易受到怀疑。既得利益者的反对永远是坚定的,而支持者总是比较温和的。”

数字化转型就是创新、变革的过程,那么企业文化刷新就是首要任务。

PC时代,比尔•盖茨凭借操作系统缔造了微软帝国,然而互联网时代却落于沉寂,后来萨提亚•纳德拉接替了巴尔默,他上任伊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刷新微软的企业文化。

用非常简单的一句话来表达——从固化型思维转为成长型思维。

在新的文化引领下,微软重构了战略,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保守走向创新。这几年,微软又重塑了昔日的辉煌,市值仅次于苹果。

2)制订数字化转型战略

数字化转型不同于信息化,它是企业业务调整和转向,必然是公司级战略而不是职能战略。而数字转型既然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创新的过程,那么数字化转型就不能采用制订成熟业务战略的理性主义战略方法,而必然是采用逐步演变的渐进主义战略方法。

这一战略方法强调不确定性,环境的不确定性、市场的不确定性,因此不能制订长期的计划,必须是先定一个短期的目标,在执行过程中必须采用假设、测试、决策、转向的方法。这样才能控制风险,降低创新过程的试错成本。

3)建立数字化组织

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说过创新不是钱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是组织的问题。组织的结构由组织的战略意图及任务性质来决定,组织任务的不确定性越大,组织的关系结构应该越灵活。权变理论认为,在变动的环境中,有机的组织具有较好的适应力;在稳定的环境中,机械型组织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因此,企业要根据数字化转型创新新颖程度大小来建立与之匹配的组织。

为了避免和现有业务冲突,企业应该充分考虑创新组织和现有成熟业务组织之间的融合和冲突。创新之父克莱顿·克里斯坦森认为组织的能力受到资源(Resource)、流程(Process)、价值观(Value)三个因素的影响,不同类型的创新需要三个因素不同的匹配形式,这被称为组织能力的RPV框架。利用RPV框架可以很好的解决现有成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组织问题。

4)以技术为核心

以技术为核心(Tech@core)的理念诞生于21世纪,其意味着技术就是企业的业务,不管企业从事什么业务。

以技术为核心要重视技术变化的趋势对业务带来的潜在的影响。

例如,人机交互方式变化的趋势表明人和机器的交互方式由键盘输入向真正的自然交互方式演进,即语音、手势等。

这些技术的出现对业务的潜在影响表现为消费者对聊天机器人、智能代理和实时交互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呼叫中心业务受到挑战。

因此,企业要重视并跟踪数字技术的发展趋势,准备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要创建技术雷达。技术雷达是一种工具,可以帮助分析技术发展的趋势,以及技术发展对企业潜在的机会和威胁。雷达图表达了技术及对该技术采取的行动建议,是采纳、试验、评估,还是暂缓采用该技术。

《工业互联网赋能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系统而全面地回答了“为什么要转,如何转”的问题,既有理论的探索又有现实的指导作用。相信您阅读之后一定能从中受益!

图片

文章来源:工信头条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