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集群概况
东港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历经30多年发展,形成了研发设计、印染、纺纱、制衣的纺织服装完整加工产业链,服装加工以代工生产为主,以自主品牌生产为辅。集群通过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深化供给侧改革,实现了成本、效率集约发展,区域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在产品设计研发、系统管理、营销渠道建设、资源整合以及文化与模式创新等方面不断突破,已建立基础稳固、特色明显、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
东港市纺织服装产业主要以运动户外服装加工为主,是辽宁省重要的服装加工和出口基地,斯凯奇、波司登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在东港市建立了生产基地。东港市现有纺织服装企业147户,年产服装产品超过4000万件,产值32.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5;吸纳产业工人22600人,占到全市工业产业工人的1/3;年出口供货值20亿元,占到全市出口贸易额的1/4,主要出口日韩、欧美。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户,年产值18.2亿元;吸纳产业工人7430人。
02
集群发展亮点
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 东港市服装企业以代加工国内外知名品牌为主,通过近年来科技创新水平的进步,企业积极开展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工艺改进,以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两化融合水平提高,加工品质、加工技术、加工成本等方面都具有优势。同时注重加强自主品牌建设。
推进产学研合作 东港市与辽东学院服装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化“产、学、研”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双方共建户外纺织服装公共技术平台。辽东学院服装学院通过平台建设、项目开发和人才培养,为东港市服装企业提供产品开发,教育培训以及技术服务。
政策支持 为了推动产业发展,市委市政府积极推出《中国制造2025辽宁丹东实施方案》、《关于落实沿边沿江地区土地出让价格的实施意见》、《扶持工业企业发展暂行办法》、《扶持运动户外服装产业发展暂行办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
举办时装周系列活动 2020年首届(中国·丹东)时装周吸引了域外近300户企业,16对企业成功签约,通过整合优质的产业资源,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和区域间的交流合作,助力科技与时尚的进一步融合,营造更具创新协同性的产业生态。
03
未来发展思路
推动代工企业提档升级 引导企业由单纯的来料加工向设计加工、柔性化生产转变,并逐步过渡到打造自主品牌,实施品牌化运营和品牌化发展。
推进产业园区发展 加快推进辽宁丹东前阳户外服装产业园建设,充分发挥辽宁丹东前阳户外服装产业园和已建成的大孤山纺织服装产业园的承载优势,承接沿海省市的产业转移,进一步提高产业集聚度。
拉长扩宽产业链条 加大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招商力度,逐步完善面辅料、研发设计等产业链条协同配套能力,改善纺织服装产业结构,进一步增强东港市纺织服装产业综合竞争能力。
加强产学研协同合作 充分发挥与辽东学院服装学院战略合作协议作用,紧跟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趋势,结合东港市企业实际需求,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运动户外服装名城”品牌价值 充分利用好“名城”金字招牌,组织企业广泛参与国家级行业展会、推介会,吸引更多的关注和认知,擦亮、叫响“中国运动户外服装名城”品牌。
强化服务指导 充分发挥辽宁省运动户外纺织服装产业联盟、丹东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等协会、联盟的协调指导作用,整合省、市优势资源,促进产业互补、项目互助、资源共享、资本联动、多赢发展。
供稿单位:东港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编辑/王昕彤
校对/赵婷婷
审核/ 张海燕
文章来源:中国纺织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