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正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近日,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的数智创新成果作品亮相在上海举行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示了运用科技创新手段进行纺织非遗文化传承的实践。

在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首次设立的“当AI遇见非遗”主题展区,东华大学展出了非遗数智创新成果。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文化遗产创新中心团队展示的“AI旗袍”,在创新展示与互动体验专区引起观众的浓厚兴趣,现场互动热烈。

东华大学“AI旗袍”展区活动现场
团队负责人刘慧教授介绍,科技与传统的融合为纺织非遗传承开辟了新路径。团队以数智化手段,让传统技艺有了新的传承表达方式。
“观众可从近千组数据中选择旗袍设计中的领、襟、袖、盘扣和纹样等极具辨识度的元素,利用AI技术为妈妈设计一件独一无二的旗袍。设计完成后,扫码即可自动生成妈妈身着旗袍走秀的视频。”刘慧表示,这一创新实践让非遗技艺可感可触,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情感传递,使传统服饰文化在数智交互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师生团队与上海格马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展开深度合作,创造出一系列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优秀作品。其中,作品《灵枢·舞境》凭借其独特的创意和精湛的技艺成功入选本届大会。

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师生团队创作过程

《灵枢·舞境》舞境场域的互动展示
《灵枢·舞境》聚焦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象脚鼓舞” 与汉族“傩舞”,通过融合非遗文化与AI技术,构建了虚实交融的舞境场域。观众可以利用AI对传统象脚鼓再创作、用手势解锁非遗傩戏的奥秘,在体验的同时对非遗文化进行了解学习。
本次北京服装学院展出的作品涵盖AIGC数字作品、非遗主题互动作品,集中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作品既展示了学校在AIGC的应用、非遗数字化等前沿领域的探索成果,也为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创意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成功范例。通过项目的跨学科协作,实现了人工智能赋能设计创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
来源: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