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北江环绕的环两江先行区,是佛山市的新增长极。在这片巨大的沙洲之上,制造产业扎根生长,中小企业遍地开花。
8月19日,佛山市举办环两江先行区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暨中小企业-翼企行活动。作为环两江制造产业的一个代表,纺织产业的创新升级成果受到关注。活动中,AI赋能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案例丰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加持,让西樵纺织呈现“又新又稳”的产业气质,释放出智变焕新的未来潜力。

政策发力,环两江纺织产业放大招
纺织产业是佛山的传统优势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庞大的就业基础,是佛山经济版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环两江先行区是佛山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打造佛山区域发展新增长极的重要战略阵地,纺织产业更积淀了完整产业链,呈现显著集群优势。
会议上,环两江先行区纺织产业技改和数字化政策及纺织产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发布,“南海区纺织行业2025年十佳技改优秀企业”及“南海区数字化转型示范场景”获得授牌。活动通过宣贯惠企政策、表彰技改、数字化场景示范案例,帮助广大纺织中小企业在新一轮技改、数转智改浪潮中找准方向、抢抓先机,以标杆力量带动全区纺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早在2025年1月,西樵镇便发布《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纺织行业“八新工程”实施方案(2025-2027)》,明确提出通过“智新工程”推动纺织产业新质赋能发展,为AI技术的落地预留了充足的政策空间。

在此次推进会上,西樵镇政府与立笙纺织签署人工智能孵化创新基地合作共建协议,携手佛山电信、佳云上、中联品检等六方启动“AI数智服务平台项目”,同时签订纺织数字化和AI算力合作框架协议,实现AI技术与纺织产业的深度绑定,全力服务并解决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赋能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佛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珊提出三点要求:一要坚定不移推进智改数转,点燃发展新引擎。政府抓好产业集群跃升、科技互促双强与品牌设计提档,企业加大投入用人工智能赋能全链条,政企合力推动纺织产业升级增效;二要持之以恒强化创新驱动,塑造竞争新优势。通过攻克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工艺瓶颈、研发新型材料、引入先进设备,以“四新”改造纺织产业,促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全力以赴构建良好生态,凝聚发展新合力。市、区、镇街做好规划引导与项目招引,企业主动担当转型责任,数智化服务商提供适配解决方案,多方同向发力凝聚产业升级合力。
AI赋能,注入环两江产业提质新动能
在环两江先行区的镇街版图中,西樵镇既是传统纺织产业的“压舱石”,也是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的“先行者”。从牛仔面料的全球布局到AI技术的全链条渗透,从百年工业底蕴到“八新工程”的未来规划,诠释着产业重镇的责任担当。
当人工智能成为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西樵率先跳出传统纺织的“路径依赖”,将AI技术与牛仔服饰面料的生产、检测、管理全链条深度融合,不仅为自身产业升级开辟新赛道,更成为环两江镇街中智改数转的引领者。这种“新”,既体现在政策规划的前瞻性,也落地于企业实践的鲜活案例中。

在牛仔面料这一核心领域,西樵通过AI技术进一步巩固产业优势,多家牛仔企业将AI融入生产关键环节:致兴纺织、德耀纺织在牛仔布成品检验环节引入AI视觉检验技术。立笙纺织联合佳云上科技自建算力中心,研发的AI视觉检测智能验布方案已投入使用,每米布检测精度达0.1毫米,解决了牛仔布纹理复杂、传统验布易漏检的痛点;中联品检更是将AI检测技术与牛仔文创结合,研发出“AI面料风格评价系统”,可根据不同品牌的文化定位,为牛仔面料提供复古做旧、极简纯色等风格的智能检测方案,助力“西樵牛仔”从代加工向品牌化转型。

不仅如此,西樵还通过引育并举的方式,构建起AI服务纺织产业的完整生态。目前,西樵已引入启健科技、魔立方软件、高量数智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AI科技企业:启健科技研发的AI排版切割算法,不仅服务于慕斯、箭牌等家具龙头,更已适配牛仔面料的个性化定制需求,未来将为西樵牛仔企业提供“小批量、快反单”的智能解决方案;佳云上科技依托头部企业数字化模型,延伸研发的智能机器人,可精准完成牛仔面料的裁剪、搬运等工序,目前已在3家牛仔企业试点应用,生产效率提升30%。
“AI企业+纺织企业”的协同模式,让西樵在环两江镇街中率先形成“AI赋能纺织”的产业闭环,为镇街提供了可复制的“西樵经验”。
转型升级,筑牢西樵牛仔纺织“稳根基”
如果说AI赋能是西樵产业的未来引擎,那么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便是立足环两江镇街的底气所在。这份“稳”,源于西樵纺织30余年的产业链积淀,源于牛仔服饰面料的品牌影响力,更源于西樵对产业生态的长效构建。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西樵拥有1个南海区数字化转型集群、2个市级数字化示范工厂、12个市级数字化示范车间、4个市级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规上工业企业数智化转型占比超70%且居环两江镇街前列;

其中,“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佛山市南海区牛仔面料服装产业)”,作为 2025 年佛山唯一以牛仔面料服装为核心的省级特色产业集群,集聚了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9 家省级专精特新及 106 家高新技术与创新型中小企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还主导或参与制修订 12 项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彰显出南海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实力。
名杰纺织借全流程数字化改造打造“工业上楼”智能工厂,将牛仔面料生产周期从15天缩至7天,大唐纺织建成全链智能化车间实现牛仔布染色“一键调方”并提升15%染料利用率;“南海纺织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还成功入库南海区试点项目,依托“广东西樵纺织产业人工智能数字园区”平台整合资源,打造的“南海纺链优选超市”集采板块,已为环两江先行区2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平价集采服务。
名杰纺织的数字化智能化车间
更值得关注的是,西樵将“牛仔文创”融入产业升级,以文化为底色赋能人文经济,今年上半年积极探索 “牛仔 + 文旅” 融合模式:上半年借南海大地艺术节举办 “南海大吉・西樵工业艺术展”,将牛仔面料与多元艺术结合展现产业魅力;五一假期举办首届西樵牛仔生活节,联动西樵山打造 “樵牛市集”“樵牛卖场”,靛蓝纹学酒店推出“PIPA 枇杷小馆”,丰富融合业态;同期联动岭南美食周、龙舟赛等构建文旅消费新场景,五一假期全域接待游客超 150 万人次(同比增长超70%),带动纺织产品销售与产业知名度提升。

此外,西樵深化“艺企同行”,将文创融入纺织全链条,未来还将策划更多文旅活动,并持续推进纺织产业 “八新工程”,推动产业向品牌运营、时尚高端迈进,提升集群核心竞争力。在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佛山产业研究院科创文化中心规划中,西樵除打造国内最大纺织服装人因功效实验室、户外及专业运动装备研发中试基地外,还设立“西樵纺织文化研学基地”,将牛仔面料的历史、工艺、设计融入研学课程。

从AI赋能的“新”,到产业转型的“稳”,西樵在环两江先行区的产业地位愈发清晰——它不仅是纺织产业的“压舱石”,更是传统产业焕新的“先行者”。
正如西樵镇相关负责人所言:“纺织是西樵的‘家业’,我们既要守住这份‘稳’,也要闯好‘新’的路。”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孵化创新基地的建成、AI数智服务平台的运营,西樵将继续以“又新又稳”的产业气质,为环两江先行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西樵动能”,也为佛山“再造一个新佛山”的目标贡献纺织重镇的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