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与新一轮科技革命交织融合,让我国的高质量发展获得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推动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当下亟待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提升制造业产业链整体质量水平。
在现代服务业中,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密切相关,是与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先进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包括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批发经纪代理服务等。仔细分析,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并非简单的分工关系,而是互相融合、协同发展的关系。经济越发达,现代服务业尤其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就越高,这是全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特征。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成了此轮生产性服务业高增长的领头羊,催生了跨境电子商务、城市配送物流、互联网金融、航运金融、数字会展等一批新业态,助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而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趋势更为突出。目前,全球制造业发展的趋势是由单一生产型逐步向“生产+服务”型转变,而作为制造业流程服务外包发展起来的生产性服务业,则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即便服务业主导下的产业结构转型,也大多表现为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共融、协同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壮大,为制造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提供了更多的专业服务支持,有力促进了我国产业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的加速转变。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2018年,我国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3.3%。与此同时,新一轮税改及时打通了二、三产业间税收抵扣链条,大大促进了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分工细化和融合发展。2019年前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21.8%和8.4%,增速分别快于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14.8和1.4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1292亿元,同比增长61.3%,高出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速48.4个百分点。其中,信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52.4%、57.9%和74.4%。2019年1月至8月,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6%和10.6%,分别高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3.1和1.1个百分点。最新的数据是,11月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数据为50.2%,时隔6个月后重回扩张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比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制造业重回扩张区间,除了得益于财政、信贷、项目集中落地和全国以及各地政策的精准有效实施之外,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也是重大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