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一切都太快,我们可能已经忘记我们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这些被丢弃的旧衣服,经过拆分,重组,变成了新的形态。
我想用设计去联系过去和未来。
再造衣银行
她叫 张娜,土生土长的北京姑娘。200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服装设计系,同年到法国MOD’ART服装设计学院进修。2008年创立个人服装设计品牌FAKE NATOO,迅速受到业内及媒体的广泛关注与追捧,短短几年便成为中国时装设计界颇具影响力的人物。
她是服装设计师,每季推出最新的设计是她的职责,她却觉得人没必要买那么多衣服。
有一天,看着衣柜里一堆很久没有穿过旧衣服,张娜产生了一个疑问,每个人家里都有很多旧衣服,这些旧衣服是怎么处理的呢?
扔进垃圾箱;挑几件成色比较新的,拿到老家乡下给亲戚穿;压箱底,没去处理......
问了不少朋友,似乎也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答案。于是她萌生了 再造衣银行(reclothing bank)这个公益项目。
再造衣,即旧衣物的升级再造;银行,指代其作为受理旧物料的存储、流通、汇兑的模式。
用“再设计”的角度重新审视,利用已存在的过时物料,以设计的力量去改造,去再生,赋予旧物料新的生命,创造出适时的全新作品。
一件件被别人丢弃或捐赠的旧衣服,经过拆分、重组、再设计,变成完全不同的形态,其骨子里都是循着“物尽其用”这一观念。
▲分类和洗涤
▲ 旧衣拆解
▲ 画稿设计
▲ 裁剪缝制
▲ 成衣
如果认为改造旧衣仅仅是为了“旧物利用”,那你就错了。改造,更大的意义是为了传承。
“旧衣服上经常会留下许多痕迹,那上面记录着着人们的过往岁月,无论你记不记得,你的衣服都记得。 我想用设计去链接人的过去和未来。”
赵彤从事电视行业,家里保留着有父母回忆的东西不多了。几十年前的困难时期,一些稍有价值的东西都用来换生活费。当她妈妈知道自己得病的那几天,把戒指给了她。除此之外,留下最多的是妈妈的衣服。于是,她找到了张娜。
考虑到赵彤作为电视人独立女性的形象,以及北京寒冷而漫长的冬天,她把赵彤妈妈的衣服进行拆分、重构,制作成了一件帅气的冬装大衣。
肌肤能接触到的袖子,用的是妈妈曾经穿过的毛衣,能直接感受到妈妈的温度。
翻开门襟,保留了原先衣服的各种商标,红梅、蓝天、兴荣等等。很多名字,你我已经陌生。
赵彤接过设计师张娜给她的衣服时,不禁热泪盈眶。 “妈妈不是回忆,她就在我的生活里。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可以随时触摸到她,能感觉到她的气息”。
Jasmine是一位爵士歌手,刚刚来上海的时候,一切都没有那么顺利,她去上海JAZZ吧驻场,要唱满15首歌才能有400块的收入,乐手也没有那么友好,她感觉到强烈的落差感。
那个时候,她没有多少钱,但会买各种各样的衣服,很多都是快消品牌或是街边的精品店;她也很用心思地做过一件旗袍,为的是出国演出的时候,能标识出自己的华人身份。这些衣服都旧了,但是Jasmine一直都没有扔掉。
她即将要做一个系列的演出,希望张娜用之前的旧衣服改造一件演出服,能闪亮、显瘦、有舞台感。
旗袍、亮片的海军蓝色的吊带衫,抹胸的连衣裙,跑步的时候穿的运动衫,H&M、ZARA、上海小精品店的衣服,所有的来源都是她的生活细节。 当穿着这件裙子走上舞台,Jasmine觉得更像是对自己十年里跌跌撞撞坚持的总结。
张娜希望将再造衣银行做成产业。
现在,很多人和企业都会将旧衣捐给灾区,实际上,其中有大量服装因为超过需求量而被返回。张娜将这些衣服利用起来。
另一方面,一些服装公司库存的服装、面料都是一种浪费,这也成了张娜新的“货源”,他们希望把死款变成活款。
此外,下岗女工是“再造衣银行”项目的主力军,他们聘请这些女工来处理衣服,由“再造衣银行”销售,销售所得 10% 用来建立基金帮助这些女工。
再造衣银行作品
▼
恋旧,是人类最好的品质。
旧物可以让我们重拾那些遗失的美好,
在思绪中回忆曾经出现在生命中,
至关重要的那些人,那些事。
其实关于旧衣改造,
不仅仅是设计师的专利,
只要有时间,动心思,你也能做。
军训完被我们视为鸡肋的军训服
▼
绑带T恤大改造
▼
T恤变裙子
▼
秋裤改发带▼
DIY牛仔裤
▼
选一个切入点,
画一条外边缘是比内边缘略高的直线。
通过这个角度慢慢修剪,
逐渐修剪出自己合适的喜爱的长度,
要弄几个破洞完全随心
沿着短裤的切割边缘拖动剃须刀,
让边缘看起来不那么突兀,
看起来更舒服
成品~
看起来是不是像刚买回来的品牌新品
裤袋用了,
裤腿就拿来做两个杂物筒,
放针线放工具
裤腿变包包,
找一条亮色的旧皮带作包扣
用旧的牛仔裤做一个套子,
塞入棉花或旧枕头,
立马变身抱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