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 海
2011年本科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专业,2013年研究生毕业于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时装设计与社会专业,获得艺术硕士学位。
在纽约期间曾多次与Lady Gaga合作;并曾参与Kering集团及Puma的设计项目,自此对运动穿着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2018年入选福布斯亚洲30 under 30榜单。



粒子狂热位于北京王府中环的店铺
如果你逛过Particle Fever(粒子狂热)在北京SKPS或者其他城市的概念店,相信你一定会被店内实验感十足的设计风格所吸引,“唰唰”翻动的数字翻页器互动装置时刻提醒你正在置身于一个极具特色的运动时装店内。作为国内第一个设计师运动品牌,Particle Fever(粒子狂热,下文简称PF)诞生于2015年,PF有着科学家一般的探索精神,它坚持从科技、文化和艺术的多元视角探索运动穿着的可能性。
在PF的三位主创都很喜欢的那部纪录片《Particle Fever(粒子狂热)》里,我们看到全世界超过万名科学家共同努力,耗尽近百亿美元,前后运作了二十多年,利用巨型粒子对撞机进行了无数次实验,最终才寻找到宇宙最小粒子——希格斯玻色子。
作为一个独立运动品牌,PF想要做的是像那些物理学家一样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PF把每一季的设计当作是每一次新的实验,用一种非常规的态度设计每一件运动穿着,从艺术、科技和文化的多元视角自由实践一切和运动穿着有关的事情——包括各种独家专利“黑科技”产品和独具视角的设计系列,比如PF运用全新科技和当代感设计语言,重新诠释东方主义精神,创造出的“东方运动实验场”系列。


运动穿着的颠覆与再创造
在很多人看来,PF作为一个新兴品牌,之所以能在运动服装领域杀出一条血路,并在时尚行业占有一席之地,是因为它在设计上比其他运动品牌时髦、个性太多。
谈到PF的品牌设计初衷,林海说:“我们其实不单单只是要做一个运动服装品牌,更希望能够通过运动穿着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和穿着越来越同质化。在林海决定进入运动服装领域之前,市场上已经存在的运动品牌普遍同质性非常强,品牌之间的差异化不足,对消费者来说很难通过产品的设计形成对不同品牌的识别。“大家都过着一样的生活,穿着一样的衣服”。衣服不只是一个表象,它更是一个载体,承载着关乎人们想要怎么样生活的深层意义。“我们希望通过运动给生活带来一些好玩的或者更个人化的东西。”这便是“运动穿着实验场”的核心意义。
PF一直保有一种特立独行的先锋态度,对传统运动着装进行了大胆颠覆与再创造,它的设计理念跨越了文化、艺术、科技、网络等各种维度,PF团队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把来自于各个领域的灵感与运动相融合,不断地延展运动文化的可能性,打造多元化的社群共同体,这也是品牌所追求的核心价值。

创造“流动的空间”
因为服装与身体的关系紧密,林海和团队一直都很注重服装与人的互动,考虑在穿着和运动中不同的形态和体验,在他的理解中,“舒服”基于人在运动时的穿着经验,是肢体肌肤对于服装结构和织物的直接反应,它指向衣服的物理性能,而“好看”是一种主观的审美感受,它实际上是审美层面的“舒服”。
“任何衣服都是在静态和动态不断转换的过程中存在的,不是一个单纯的摆设品。衣服一旦穿在人们身上,就会处在一个运动的状态。”这种“运动的状态”随之产生新的空间感受,形成了一种“流动的空间”,也成为PF最初的设计动机。
PF团队将“流动的空间”这一理念运用于服装的设计,他们关注身体的动态化体验和感受,发现通过衣服和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出一种有趣的空间,绷紧的地方具有实在的起伏,松弛的部分呈现出虚空和不确定的状态。运动中的人做出一连串动作,衣服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衣服与人之间因为运动产生的流动性,对于服装的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不断地创新和实验中,林海和团队通过对结构与材料的设计,让织物成为空气、热量和水分有效通过的媒介,从而在衣服和人体之间形成友善的空间关系,使得衣服随着穿着者的运动产生新的功能。


从设计到面料 统筹兼顾
林海认为设计使人们获得审美层面的舒服,面料在身体触感方面为人们提供舒服。从这一观点出发,PF在面料的自主研发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建立了专业的研发团队,同时与Woolmark、Lycra、Polygiene和3M等多家国际知名科技材料机构达成深度合作,要求自己的每一款产品产品都要同时做到具有功能性和“好看”。
例如,紧身瑜伽裤被消费者夸赞为“第二层皮肤”,功能上,就必须贴身且没有约束感,肤感舒适。PF还利用日本技术打造了一系列“秒干”材料,它利用特殊的混纺短纤和超细纱线的组合,达到了很好的单向导湿和速干性能,水分和热气可以瞬间通过织物散发出去,免去了大汗淋漓时湿透的衣服粘在身上的黏腻感受。
在设计方面,PF的配色和别出心裁的设计也使得它在一众运动品牌中脱颖而出。此外,粒子狂热一直注重材料的可持续性,其产品中大量使用了一种可持续尼龙面料,就是从大海里面回收废弃的渔网,重新加工为纱线后织造而成的。裁剪剩下来的边角料也被PF做成小的配件或者腰包、护腕,以减少材料浪费。

营销传播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PF致力于将小众运动精神传递给更广大的群体,因此,一直以来都在与很多有趣的人一起合作,共同发声,诠释有趣的灵魂。
林海介绍说:“粒子狂热有一个自己的社群,叫做‘PF小众运动队’,是以小众运动精神为纲领建立的一个群体,核心成员包括职业运动员、运动大神和热爱运动的明星艺人,他们是小众运动队的‘超星队长’。‘小众运动队’想要把小众运动精神传递给更多的受众,把运动中一些好玩的、有意思的、多元化的内容通过这个平台和大家分享。”秉持着“小众运动精神”的PF也成为了中国国家赛艇队、皮划艇队、龙舟队的独家战袍赞助商,助力中国水上运动健儿在东京奥运会中取得了两金、两银、两铜的历史性战绩。
“能持续做好同一件事情既又简单又很困难,对品牌来说,这可能也是最重要的”,林海在品牌成立之初就坚定了品牌的发展方向,在视觉和工艺等多个方面都作为领先者在不断突破创造,为热爱运动的受众提供更好的运动体验,并向更多人传递了热爱生活、热爱运动的价值观。

珍视学生时代独有的创造力
每一个设计师的设计风格和理念,都会与其成长环境有极大的联系。作为北服的毕业生,林海在北服时期的学习经历对他日后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上北服之前,我对设计完全没有概念”因为北服自由和开放的环境,让林海在大学时代做了很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北京读书那几年里,可以有机会快速的去吸收很多东西。不光可以了解服装设计的这一个领域,还包括艺术和其他一切好玩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事物都会成为创作的灵感。”
“那个时候很敏感,很有激情,这是那个年纪独有的情绪。虽然说很多东西是不成熟的、甚至幼稚的,但我觉得可能只有在学校的阶段,或者说在很年轻的时候才能够有机会去释放这种能量,因为很多人其实在慢慢长大以后就失去这样的机会了。”学生时代的积累与当时独有的灵感,或许也成为林海日后创造力的来源之一。
采访:赵恩源、张文倩、王伊宁
撰稿:赵恩源、张文倩、王伊宁
图片:粒子狂热官方信息
视频:赵恩源、张文倩
文章来源:服装设计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