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6时20分
“瑞雪迎春”涂装
科技感十足的冬奥列车
正式发车了
时速高达350公里自动驾驶
配备5G超高清演播室
让乘客们叹为观止
同样吸睛的还有
来自“广州设计”的
冬奥列车制服




乘务人员优雅大方的精神面貌给我们留下了耳目一新的印象。为她们提供专属着装设计与定制的,正是从广州走出的服装品牌例外(EXCEPTION de MIXMIND)。创立于1996年,“例外”是中国现存时间最长、最成功的原创设计品牌,是纵观中国三十年服装行业历史时难以忽视的存在。
如果高速铁路所代表的中国速度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恢弘气魄,那么,这个坚持寻找包括刺绣、印染、针织、手工泼染、冷染、植物拓染等非物质文化记忆的广州本土品牌,则有着“绣面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的婉约浪漫。“例外”以基于人本的服装设计和不断追求勇于重构风尚的理念,引领着当代东方服饰美学与大国礼仪新风貌的弘扬与传播之路。
《礼记·深衣》认为,礼服应合乎“规、矩、绳、权、衡”五个法则。其中袖领之方圆,象征“尺规”的严谨无私;衣缝笔直贯通躯体,可比“墨线”一般正直不阿;衣裳下摆齐平而垂顺,以喻“权衡”的公正公平。在本次“冬奥专列”制服的设计中,“例外”正巧妙提取了汉服“曲裾深衣”的文化元素进行当代演绎。



△弧形果实廓形的领型设计是从汉服中演变而来,暗合“复兴号”动车组的流畅外观;以连领、连肩袖的汉服廓形,勾勒出属于东方的流线之美。



△选取饱含沉稳与理性气质的蓝灰色系,墨绿色镶边与碧天蓝形成色彩对比,呼应冬奥主色调、致敬铁路经典的同时,提升了现代制服的时尚气息。
《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制服”与“服制”仅字序之别,背后中华礼仪制度的文化根源却如出一辙——“例外”同以国礼传承的极致标准,充分发挥了独特的文化属性以及高精专的制作技艺,多层次、多维度、立体化地展现出铁路乘务人员优雅得体的气质和专业干练的风貌,达成了东方匠心与中国高新科技高度融合的美学追求。
冬奥专属列车制服的呈现,是“例外”凭借“传袭再造”的设计理念,代表广州服装产业、中国本土品牌交给世界的一份答卷。所谓“传袭”,即“传授承袭”,根植于本土文化、东方基因的责任与信仰。“再造”,则是历史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传统与当代的新生。“例外”所挖掘和珍视的,正是在机械化大生产代替手工传统的时代,国人情感深处对文化传统和质朴的制衣之心的留恋。
追溯至2008年,“例外”首次发起与中国台湾汉声杂志社的“门神”合作项目,每年挑选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门神”作品,以创新的视角进行设计发散,成为结合时尚与文创的一项品牌传统,为传统习俗融入当代都市生活提供了富有生机的传承方式。
△例外X 汉声 请门神,守平安
2015年,“例外”在与贵州雷山当地政府联合保育“苗绣”文化的项目中获得了将传统民艺与当代时尚融合的信心;并与当代艺术家彭薇的合作系列“遥远的信件”,为沿袭“宋文化”的美学哲思历程拉开序幕。


△“传袭再造“雷山苗艺
△例外微羊毛 X 艺术家彭薇
2018年,“例外”探寻流传在中国湖南江永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女书”,将这一世界上唯一一套由女性创作和使用的书写系统,转化为图腾融入到日常裙裾衣襟间,传递中国女性独立、自信背后的觉醒力量。


△“生命是美丽的” 女书系列
2021年,“例外”秋冬服饰以敦煌石窟艺术为灵感来源,旨在颂扬以心手保育敦煌学遗产的“守护者”信仰,以全新的创作语言,转述历久弥新的敦煌艺术情愫。
△“美成在久” 敦煌系列
当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尚领域得以鲜活再现时,它们背后的文化认同感就能凝聚更强大的精神力量,与世界进行深度交流对话,进而达成传统艺术的可持续发展,这便是“例外”长久坚守“传袭再造”的初衷。
今天的“例外”,与其说是广州服饰与时尚产业的一个成功范本,不如说是城市美育与人文事业的提倡者和共造者。在创始人毛继鸿先生看来,“例外”的使命生发于“做衣服”这个行当,更注入了文化和人文关怀的基因。“衣以载道”的价值取向令一件件衣服不再仅是“衣服”,而成为了精神信仰与文化自信的载体,成为当代艺术与生活方式紧密联结的桥梁——方所(Fang Suo Commune)的诞生,正是“例外”在深厚美育沉淀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文化尝试。
△毛继鸿:例外 EXCEPTION de MIXMIND / 方所 fangsuo commune 创始人 / 中国服装协会 副会长 粤港澳合作促进会 副会长
“方所” 典出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定是常住,便成方所。”它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组合,以当代生活审美为核心,涵盖图书、美学生活、植物、咖啡、时尚、展览与多元艺文活动,试图构建中国独一无二的新生活美学体系,提供城市文化公共空间的新可能。
坐落于广州天河太古汇广场的广州“方所”,自2011年成立以来,多元的系列文化活动便持续在此发生。它试图创造一个让西方与东方、过去与现在、艺术与生活充分对话的场所,以强大的活动能量,连接文化机构、院校、驻外单位,共同推进城市文化的新浪潮。迄今举办的艺文活动已超过1000场,近100场展览的不间断举办,成为广州地界上重要的文化据点与包罗万象的“城市客厅”。
目前,“方所”已将文化的火种从广州散播至成都、青岛、西安、三亚等城市,串联成聚集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生力的岛群,不断向内包容、向外输送着以美育为根基的人本、人文主义的哲思精华。而毛继鸿回忆,自己当初选择来广州是非常正确的,广州宜居、宜业,也只有这座城市,可以把他的创业激情一直保持了20年。他说,“广州是我实现梦想和创造力的地方。”
广州以自己独特的
文化底蕴和沟通方式
与千里之外的冬奥盛事
产生深刻联结
越来越多广州元素
在冬奥舞台绽放
接下来还会碰撞出
怎样耀眼的火花?
一起期待吧
素材来源丨例外 方所 广州日报
编辑丨一心
出品丨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