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看当下面料生产、沟通、交易中的一些场景:
01
一个面料生产商检验完之后,贸易商来检验,然后是出口商来检验,然后是进口商来检验,然后是服装商来检验,最终检验完之后这些面料的品质评价还是不可信的,并且产生了灰色地带。
02
渠道商比如优衣库与zara,最终拼的是产品开发与供应链效率。而服装制造商和面料商在品质方面是一个矛盾体,面料商他只希望按照美国或者欧洲的标准交货,而服装商给渠道交货的时候,如果有问题的片做到衣服上就会受到严惩,所以面料商希望糊涂一点,结果就是渠道商很多时候要做中间人,来协调双方因为面料质量的问题而产生的冲突。
03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图片视频已经很普遍,并且传输与储存都很方便,过去用美国四分制还是欧洲等其他用描述的方式来做评价的质量评价体系,将会成为纺织服装行业工业4.0的噩梦,同一个疵点一万个人就有一万个描述。
04
验布工人这种需要一定的专业训练的工作,年轻的人根本不愿意去学这些枯燥的无用的又没前途与价值的东西,更何况在不同的环境下,对同一个布的品质评价也有比较大的差异,人眼运作的过程当中极大的消耗人体的能量,非常容易疲劳而失去注意。
05
对疵点描述的混乱和统计的麻烦,检验结果很难给生产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通常都是出了大问题了才发现。更难对一个工厂生产的长期质量动态做评估与监督。
文章来源:色尚坊布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