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禧®高弹氨纶力学性能较普通氨纶进一步提升,可赋予服装面料更优异的拉伸和弹性,让服装穿着既贴身又无束缚感。在下游应用开发上,华峰化学通过千禧®高弹氨纶与涤纶、锦纶等纤维的混纺,已经开发出性能优异的瑜伽服、运动服、泳装等面料,得到下游用户的一致好评。千禧®抗菌氨纶通过分子设计以及添加剂筛选,在氨纶分子中首次引入新型广谱抗菌剂,纤维产品抗菌性能优异、抗菌菌谱宽、耐水洗性能优异。同时,采用千禧®抗菌氨纶可实现高性价比,如“10%千禧®抗菌氨纶+90%常规涤纶”的面料与“10%常规氨纶+90%抗菌涤纶”的面料均可满足消费者抗菌需求,但前者可降低5%以上的材料成本。目前,千禧®抗菌氨纶在下游也得到了很好地应用推广,如采用7.3%千禧®抗菌氨纶、76.1%常规粘胶纤维、16.6%常规锦纶制备的女士无缝内裤面料,经抗菌性能检测,在水洗50次后,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为99.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为99.5%,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为95.9%。
在访谈环节,本期嘉宾针对如何围绕趋势开展工作以及纤维端、品牌端、消费端如何建立更有效的联系等分享了各自的见解。

肖明超表示,一切创新的源动力来源于趋势,对于纺织化纤行业来说,小趋势的价值在于结合热点话题做营销策划,大趋势是材料产业的技术变革,长趋势则是跨越时代形成的一种消费文化。目前,消费端其实非常关注纤维材料,纤维端或品牌端要与消费端充分交互,挖掘消费需求与痛点,以反向驱动创新,同时纤维端要主动向消费端传输产品创新理念,如通过纤维吊牌充分展示产品信息等,最终形成纤维端、品牌端、消费端协同共创的生态。
马丕波认为,趋势就是时尚、运动、科技,围绕这些趋势,江南大学进行了一系列的研发创新,如无源保暖面罩等可助力冰雪运动。对于联合研发,他建议,一是科研院所加强基础研究,再到纤维企业进行中试或产业化;二是纤维企业推广其产品,再由科研院所开拓下游应用方向;三是中小企业可通过联盟方式,降低研发成本与风险。
孙信洲表示,作为一家专业生产功能性针织面料的企业,恒田企业非常注重趋势研究,以引领企业产品创新。对于如何链接纤维与消费市场,他认为,与品牌端强强联合是最有效的方式,而深入了解消费端的服务场景,寻找差异化的营销卖点,赋予面料叠加功能,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黄一川说道,华峰化学从销售数据中发现,弹性面料中氨纶的含量大幅增加,市场对弹性面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同时面向品牌端与消费端的交流活动与数据调研显示,消费者愈加关注服装的穿着舒适性。针对弹力需求趋势,华峰化学推出了千禧®高弹氨纶,让消费者更加享受运动,享受生活。此外,针对纺织品抗菌需求的趋势,华峰化学又推出了千禧®抗菌氨纶,以提升消费者的生活品质。可以说,在发现和掌握趋势的过程中,华峰化学正在不断为消费者带来感官滋养黑科技。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