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银十”的生产旺季要求“拉闸限电”?限电!停产!究竟是咋回事?
从本月初开始,江苏省就开始进行严格的“能耗双控”,随后广东省开始限电,然后迅速扩散到云南、广西、浙江等地。江苏省作为纺织大省,“双控”涉及到化纤制造、棉纺、毛纺、色织、无纺、服装、家纺等多个制造产业。

中国是个制造业大国,为何要对制造企业进行拉闸限电?难道是为了一个所谓的碳达峰,就这么停了?按理说,目前世界雪花订单满天飞,正是咱们做庄大赚之时,但事实却是:全世界都求着中国出货,结果中国产品的出厂价就是提不上去。
一件T恤只赚1块钱,工厂居然也接单,甚至还疯狂扩产能。
表面上看,中国制造红红火火,订单无数,实际大多的工厂都成了欧美国家的“苦力长工”。

在疫情期间,我国率先恢复经济,源于疫情政策管理有方,工业体系完善等。我国的制造业很强,他国制造业遭到疫情的沉重打击。但某国直接采取了:你天天生产制造,我就大量印钞票买买买,订单大量增加,中国顶着碳排放超标地指责,疯狂扩大产能,大量的产能需求硬生生推高原材料的价格,结果制造企业自己也没赚到钱。国内产品甚至出现成品价格节节下降,但大宗原材料商品价格不仅没有暴跌,反而暴涨的怪现象,因大宗材料定价权在欧美。
一来二去,中国不仅白给外国人打工,还要冒着极大的风险:一旦国外生产秩序全面恢复,订单的数量复位到疫情之前,那中国肯定是一地鸡毛。到时候中国工厂不只赚不到钱,还将为严重过剩的产能导致非常惨烈的大规模破产狂潮,厂家之间的厮杀也会异常血腥。
拉闸限电的本质:是一场结构性去产能,也是一场争夺定价权的“阻击战”。

作为高能耗产业,纺织、印染企业对电的需求量很大。节能减排确实也是纺织业必须迈过的一道坎。中国纺织工业总耗能占全国工业总耗能的4.4%,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0%,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势在必行。
此次“双控”,江浙等地纺织企业及集群是“拉闸限电”的主要对象。
2021年,可以用“大起大落、扑朔迷离”来形容中国纺织业。同时也是在提醒中小纺企数智化产业转型、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迫切。

纺织传统家纺企业是典型的人多、劳动强度大,生产工序冗长、效率低,由于尺寸规格较大,人工缝制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毛边、起皱、跳针,折边尺寸不一、面料浪费等情况,品质得不到保证,次品率非常高。随着国家政策、技术的发展,家纺制造业告别廉价劳动力时代,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不断转型升级。
例如:床单,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物品,单品量非常大。而传统人工缝制床品,面料大且堆积,工人劳动强度大且多。人工缝制床单:8小时产能是 250条,按日产1万件成品计算,则需要缝纫工加辅助工近50人才能完成。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能耗“双控”也在持续加强,营造节能绿色的生产环境,是时下的焦点,因而智能化、环保化的生产环境建设迫在眉睫。全自动床单机,裁缝一体化,自动出成品,一套设备一人操机日产 6000条,可一键换款、变换尺寸、自动纠偏、自动收料,推动高效化、省人化、节能化的先进制造,推动建设生态文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企业。5G时代下,家纺自动化装备牵手 “智慧云平台”,实现了物联网技术与智能工厂的深度融合,将企业的“工业4.0"水平用数智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转型升级不仅要重视自动化装备的使用,还要应用完善的生产制造管理系统,实现各工序之间信息的数字化,将各个自动化加工单元通过物联网等技术实现设备网络化,通过云平台获取相关信息,实时监管生产各环节的效率、产量、状态等。从而大幅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精准控制、按需供应”,进一步拓展用能空间,推进能源“双控”控制,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e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