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镇千村万条线
产能下沉 工厂进村 村民致富
如果村集体有产业,就能产生经济效益,村集体富裕了,就能吸引有作为的年轻人参与村两委班子,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可以就地解决许多问题,就地化解许多矛盾——村里有个工厂真好!
服装产业是劳动密集型先进制造业,产业特征要求它一定是要下乡的,将产能下沉到乡镇去,下沉到离员工最近的地方,让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实现可持续增收。
——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 李刚
春分过后,天气依旧有几分寒冷。走进内黄县亳城镇的卡顿地服装生产基地,200多名工人在各自的车位上有条不紊的忙碌着,一条条流水线紧张有序的运行,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2021年以来,在内黄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在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的指导下,亳城镇政府因地制宜,在盘活闲置土地资源的同时,探索村集体增收新模式,利用扶贫资金建设了15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以及各项配套设施,引进服装生产企业,建设镇集体服装生产基地,在带动就业的同时增加村集体收入。今年2月21日,河南卡顿地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运营,预计2022年全年房租收入为150余万元,租金分配将以各个村镇所提供的员工数量为重要参考。
内黄县亳城镇是省服装协会“百镇千村万条线”工程的样本镇,卡顿地服饰有限公司是该“模式”的创新实践,通过将产能下沉到村镇,为老百姓提供就近就地就业岗位,让农民积极融入服装产业的发展中,通过培训上岗实现可持续增收。据了解,该服装企业满负荷运营后,能带动周边村镇1000余人就业,年产值将达到2.5亿元,年度缴纳税收可达500万元以上,每年为当地员工发放3500万元工资,最大限度激活当地经济内循环。
文章来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