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1日起,“中国棉花”可持续生产团体标准正式实施,这是国内第一个棉花可持续生产方面的标准。
据央视报道,“中国棉花”可持续生产团体标准主要包括棉花可持续生产、资源与环境保护、质量与可追溯性、职业健康与安全等重点内容。与单纯棉花生产技术标准不同的是,在可持续生产环节中,标准更加关注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地膜等化学品的管理和使用;在资源与环境保护环节,更关注水、土壤健康、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温室气体减排等方面。据悉,在上一个棉花年度,我国按照可持续生产规范生产皮棉近9万吨,通过自己的可持续项目和标准来更好地维护我国棉农和纺织产业从业者的利益。众所周知,2020年以来,美国政府频频以发布涉疆供应链报告、列入实体清单、发布进口禁令等手段多方限制进口来自新疆地区的涉棉产品,对相关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极为恶劣影响,严重损害了新疆乃至我国棉纺织产业声誉。去年12月,美国拜登政府签署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排除新疆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所谓“H.R.6256涉疆法案”,严重、粗暴损害中国整体利益,引发中国社会、纺织产业界和消费者的极大愤慨。对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及中国服装协会等中国纺织全产业链12家行业协会共同发表严正声明:呼吁尽快纠正错误的立法和行政措施,尊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中国纺织产业界的正当权益,尊重全球70多亿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利,抵制明显恶意和不公的贸易霸凌,避免商业问题政治化。事实上,作为世界第二大棉花生产国、第一大棉花进口和纺织品生产国,我国从棉田到衣装,通过参与全球分工与协作,为世界人民提供了从物美价廉到高端时尚的丰富衣着选择,成为目前全球纺织产业链中举足轻重的一环。
而新疆作为我国棉花生产的优势产区,棉产量常年在500万吨左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89.5%,棉花总产、单产、种植面积、商品调拨量连续20余年居全国第一。
目前,新疆已经形成集棉花生产、服务、流通、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于一体的棉花产业体系。近年来,新疆棉花生产规模化、机械化进展迅速,精量播种、膜下滴灌、无人机打药、采棉机采收,全程机械化、智能化作业大大减轻了棉农劳动强度,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2021年,全疆棉花机采率高达87.9%,预计棉农平均纯收入超过1500元/亩,成为新疆当地农民,尤其是南疆和田、阿克苏、喀什、克州等维吾尔族聚居地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解决新疆当地就业60万人左右。
据中国棉花协会的最新调查结果:2022年我国植棉意向面积为4317.6万亩。分区域看,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种植面积趋于稳定,新疆棉区意向面积同比增长2%。当下,各地正加大科技服务力度,确保棉花春播工作顺利进行。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此前曾预测,未来10年,中国棉花单产总体稳定,品质继续提升。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