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全球疫情病毒变异、地缘政治冲突、原材料涨价、货运阻塞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给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发展带来较大的风险压力。如何坚持“双碳”目标的战略导向,平衡好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是挑战也是机遇。
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关系着产业安全的基础与根基,决定着产业发展的底蕴和后劲,尤其是印染,事关行业绿色与可持续发展全局。印染作为纺织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科技含量高、管理和环保要求高,直接关系到纺织品服装的材料品质和色彩图案,是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科技、时尚、绿色”纺织强国的重要支撑。
为推动印染行业高质量发展,为行业、企业创新提供发展样本和经验借鉴,本刊将推出《“双碳”下的印染生存法则》系列报道,通过专家的视角、优秀案例的推广、企业创新事迹的展示等不同形式,聚焦印染企业在双碳背景下的协同研发、技术创新、模式探索、节能降耗以及数智转型等不同维度的创新与实践,向行业、社会推介新时代下的科技印染、时尚印染、绿色印染。
“近年来,宁纺紧跟国家政策,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践行‘双碳’目标,深入推进管理、技术、机制等创新,不断在变局中开新局,在危机中育先机。面对诸多挑战和冲击,宁纺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与改革,为企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开了一个好局。”河北宁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徐建林介绍,为加快转型升级,宁纺引进了一大批代表行业领先水平的染整设备,开发了多功能、多组分高档工装面料、防水防渗抗菌高档医护面料等产品,目前已与GAP、H&M、M&S、ZARA、绫致时装等国内外知名客户开展业务合作。
2021年,宁纺产量同比增长19.3%,利税同比增长29.7%。今年1-3月份,又取得产量增长26%、利税同比增长20%以上的好成绩。特别是通过推进精益管理,生产经营连续逆势上扬。
应急调整求变突围
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宁纺确定了“党建引领、文化铸魂、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发展方针,在节能减排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在设备升级方面:近年来,宁纺围绕节能降耗提效,加大了设备改造更新力度,淘汰了3台旧式磨毛机,改造了一台组合式磨毛机,生产效率提高了75%;改造了5条轧染线,生产效率提高30%;淘汰了126台剑杆织机,新上64台高速喷气织机,日产提高91%,单台效率提升3.75倍;水、电、汽、天然气接装了自控系统,降低综合消耗18.3%。2021年,宁纺新上一条高效丝光线,车速提63.5%,万米水耗下降11.3%。
在产品研发方面:将产品由粗厚向中薄转变,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单位消耗稳步下降,2021年万米水耗同比下降20.61%;目前,中薄织物比例已占到总产量的76.5%以上。
在工艺改进方面:全部采用节能新工艺,如前处理研发低温炼漂工艺,蒸汽消耗下降三分之一以上。
不仅如此,近年来,宁纺还建立了科技创新机制,自主创新成果显著,先后取得各类知识产权证书135件。其中,发明专利30件、实用新型专利80件、外观设计专利12件、软件著作权3件。制定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12项、团体标准6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篇。其中,“一种防化学品面料的加工方法”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抗渗阻菌防穿透医用防护面料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荣获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高性能防化面料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获2020河北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优秀奖,“棉麻生物酶精练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被列入第十二批中国印染行业节能减排先进技术推荐目录,“有机棉大麻双面斜”荣获中国最佳生态环保技术应用奖。
此外,宁纺在淡碱回收方面还走在了国内染厂前列,与宜兴华东印染机械有限公司共同研发试制了四级全不锈钢热熔蒸发洗碱回收装置,系国内第一台。后在四川佳联佳禧、山东孚日、即发龙山印染、山东魏桥特宽幅印染等推广使用。
加快数智转型
“2022年,起步即是高成本时代,俄乌战争、新冠疫情反复、中美大国博弈等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二季度本是黄金旺季,却又出现订单不足现象,并且工费下调、原材料、能源价格居高不下,加之用工成本持续增长、招工困难、环境治理压力加大等因素,导致印染经营困难重重。”徐建林强调在这种情况下,印染企业必须坚定“绿色、科技、时尚”定位,走“专精特新”之路。只有坚持以“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企业创建为方向,大力提升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水平,宁纺才能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而对于数智化转型,宁纺早已早在行业前头。在徐建林的积极推动下,宁纺累计投资1亿元,完成了棉织和服装车间数字化建设,新上智能化纺纱项目、百台高速喷气织机项目、服装车间智能化提升扩能项目,以及印染设备升级、热电湿电除尘提升。经过一系列智能化、数字化提升,如今宁纺纺纱生产效率提高了43%,减少用工30%以上;布场生产效率提高了3~4倍;印染能耗降低40%以上,服装生产效率提高了25%,质量提高了5%,用工水平降低了12.5%。
“宁纺数字化转型虽然成效显著,取得了一定成绩,印染车间和仓库已应用金蝶 K3 系统,助剂应用了数字化智能配送系统,棉织应用了环思纺织生产管理系统,但是从整体来看,企业生产计划与实际生产的衔接,管理指令下达效率、工艺参数的管控等方面,还不尽理想,改进、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徐建林表示,今后宁纺计划进一步通过精益制造和数字化管理等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引进生产车间 MES 系统,优化印染车间底层资源,改善数据采集质量,提高生产透明度与效率。
“目前,宁纺正计划与国际国内品牌面料商、服装商展开合作,在新纤维、新材料、复合材料、多功能整理,特别是高端生物防护面料、阻燃抗静电面料、户外产业用布等领域加大研发力度。”谈及未来发展,徐建林表示,今后,宁纺以打造“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和绿色工厂为抓手,加速转型升级,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文章来源:中国纺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