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国家网信办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

发布时间:2022-08-03  阅读数:10017

国家网信办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


❑ 导 读


《报告》总结了党的十九大以来数字中国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和2021年的重要进展成效,评估了2021年各地区数字化发展水平,并对2022年数字中国建设进行了展望。


图片
全文共计3049字,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来源 | 中国网信网(转载请注明来源)


数字经济规模稳居世界第二、互联网普及率提升至73%、5G基站总量占全球60%以上、数据产量全球占比9.9%、四年来上市互联网企业研发投入增长227%、网络基础设施全球规模最大……自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数字中国以来,数字中国建设从夯基垒台到积厚成势,在砥砺奋进中取得显著成就。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部署,深入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等战略规划,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有关方面跟踪监测各地区、各部门数字化发展情况,开展数字中国发展水平评估工作,编制完成《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以下简称《报告》)。

一是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

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建成142.5万个5G基站,总量占全球60%以上,5G用户数达到3.55亿户,千兆用户规模达3456万户,行政村、脱贫村通宽带率达100%。截至2021年底,IPv6地址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IPv6活跃用户数达6.08亿。算力规模全球排名第二,近5年算力年均增速超过30%。

二是数据资源价值加快释放。

2017年到2021年,我国数据产量从2.3ZB增长至6.6ZB,全球占比9.9%,位居世界第二。大数据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从2017年的4700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3万亿元。公共数据开放取得积极进展,2017年到2021年,全国省级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由5个增至24个,开放的有效数据集由8398个增至近25万个。各地积极探索数据治理规则,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据流通交易和开发利用。

三是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

5G实现技术、产业、应用全面领先,高性能计算保持优势,北斗导航卫星全球覆盖并规模应用。芯片自主研发能力稳步提升,国产操作系统性能大幅提升。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新兴技术跻身全球第一梯队。2021年,我国信息领域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超过3万件,比2017年提升60%,全球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我国互联网企业更加注重创新,2017年到2021年,上市互联网企业研发投入增长227%。

四是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全球领先。

2017年到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7.2万亿增至45.5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6%,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32.9%提升至39.8%,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快速提升,工业互联网应用已覆盖45个国民经济大类,电子商务交易额从2017年的29万亿增长至2021年的42万亿元。

五是数字政府治理服务效能显著增强。

我国电子政务在线服务指数全球排名提升至第9位,“掌上办”“指尖办”已成为各地政务服务标配,“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取得积极成效。超90%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数字抗疫加速推动部门之间以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数据互通共享,健康码的普及和使用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安全稳定性能大幅提升,2022年1月以来,全国各地健康码系统承载能力平均提升了7倍。健康码从最初“万码奔腾”到基本实现“一省一码”,并逐步推动跨省“互通互认”,数字抗疫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疫情加速了数字化进程,数字化有力支撑了疫情下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公共服务。

六是数字社会服务更加普惠便捷。

2017年到2021年,我国网民规模从7.72亿增长至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提升至73%,特别是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提升到57.6%,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缩小11.9个百分点。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加快建设,我国所有中小学(含教学点)全部实现联网。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建成,实现跨省异地就医自助备案和住院直接结算。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行动深入开展。网络扶贫和数字乡村建设接续推进,城乡居民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

七是数字化发展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健全完善,《电子商务法》《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制定实施。制定发布《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等。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有效维护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深入实施,营造了良好的网络生态。

八是数字领域国际合作稳步拓展。

我国倡导发起《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行动倡议》《“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等国际合作倡议。积极参与多边多方数字经济治理机制活动,为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和技术标准制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成果显著,已与17个国家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与23个国家建立“丝路电商”双边合作机制,数字贸易竞争力持续增强。

此外,《报告》重点评估了31个省(区、市)在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创新、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网络安全和数字化发展环境方面的发展水平。

综合评估结果显示,浙江、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天津、福建、湖北、四川等地区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10名。这些地区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整体部署和统筹推进,制定实施本地区数字化发展的整体战略规划,持续巩固数字基础设施优势,不断丰富数字社会惠民为民服务,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此外,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广东、重庆、河南、山东、四川等10个省(市)位列各省(区、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国前10名。上述地区超前部署5G、千兆宽带等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字应用服务普及完善,构建区域数字化发展的优势基础环境。

图片
各地区网民满意度评价统计分布

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天津、浙江、湖北、四川、陕西、福建等10个省(市)位列各省(区、市)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前10名。

江苏、广东、浙江、上海、北京、山东、福建、安徽、四川、江西等10个省(市)位列各省(区、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全国前10名。

山东、 北京、天津、上海、湖北、四川、浙江、广东、重庆、辽宁等10个省(市)位列各省(区、市)网络安全建设水平全国前10名。

具体内容如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源:中国网信网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