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苏州天源董事长唐信宏:我们美国工厂都在用国产缝制设备

发布时间:2022-08-26  阅读数:15533

苏州天源董事长唐信宏:我们美国工厂都在用国产缝制设备



为了近距离倾听服装企业对缝制机械行业的需求和期待,8月初,调研团队来到江苏盱眙,实地考察苏州天源盱眙工厂,并对唐信宏董事长进行了深度访谈。

上海市缝纫机研究所


图片

苏州天源服装有限公司是一家著名的“规上”服装制造企业,也是阿迪达斯、彪马、阿玛尼等著名国际运动休闲品牌服装的重要供货商。其前身,是创立于1958年的国营苏州服装一厂,1999年经民营化改制为天源服装。同年成为阿迪达斯的指定生产商。在近日中国服装协会发布的“2021年服装行业百强企业”名单中,苏州天源在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利润率三项中,分别排名63位、47位和29位。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这家企业尽管营收规模并不算很大,但营运效率很高,盈利能力很强。


企业盈利能力的打造是一个综合过程,包括产品和管理的创新、质量和效率的提升等等。但古人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优秀的生产设备对一家制造业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唐董事长说,他从事服装行业40多年,见证了中国缝制设备从引进模仿到起步追赶再到全面领先的全过程。

 

他刚入行的时候,服装厂用的是车轮式缝纫机,当时要开机器,需要钻到下面去,用扫帚柄把飞轮拨到传动轴上。一个轴可能要带几十台缝纫机。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三来一补发展起来,开始引进国外品牌的单电机平缝机,包括重机、兄弟,以及一些来自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杂牌机器。

 

到了2003年之后,随着国内人口红利慢慢消失,企业更关注效率提升,关注如何面对低成本区域对我们形成的挑战。而这个时期,也恰恰是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发展最快、追赶最猛的一段时间。

 

刚开始是上海、西安,接下来是台州、宁波等地,行业发展风起云涌。到了2013年左右,整个缝制机械行业开始进入发展新阶段,从自动化到智能化,产品更新迭代速度越来越快,帮助服装企业一方面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对员工的技术依赖度。

图片



近几年来,随着模板机的大批量应用,服装行业开始创新经营模式,采用了许多类似丰田模式的尝试,开始有预组装(即细胞生产模式,像细胞一样,拆分开来再组合),而这一段时期恰恰也是模板机大力推广的阶段。


在唐信宏熟悉的工厂里,模板机用得好的,基本都在培育这种模式。其原因是,一方面预组装模式合并了同类项,在设备的投资上最有效。另一方面,这种模式会降低工厂的开发成本,使其实际应用效率最高。如果工厂仍采取一条线的传统生产流程,要把模板机嵌到生产线上,难度很大。所以,大部分服装工厂在预组装上做得比较好。

图片

苏州天源工厂很早就开始应用模板机。从单模板解决一个复合问题,比如两层布的贴合、绗缝等,到复合模板、多工序的联用,再到智能化模板机,也是陪伴并见证了中国模板机的发展、进步。


如今苏州天源使用了600多台模板机,除了传统模板机,还有镭射的、冷切的以及机头旋转的智能模板机。模板机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给了服装厂商更大的效益提升空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唐信宏对模板机的应用非常推崇。他说,模板机让工艺实现的可能性更大了,甚至一些原来设计师想做、而工厂工艺能力做不到的,现在已经都能做到了。他透露说,天源一直在与包括浙江大森在内的国内设备厂商进行联合研发,比如正在做的“模板机组”,将若干台模板机组合起来,以人、机加机械臂或其它传输工具的结合,进一步提升人机互动效率。

图片


在非模板机领域,唐信宏也明显感受到了中国缝制设备水平的突飞猛进。比如花样机、同步车,尤其是上下差动式同步车的水平,已经完全领先了。他在美国有一家工厂,160多个员工,生产本土化的高尔夫系列服装,所有的花样机、模板机、悬挂线等等,都是从国内引进的。“中国缝制设备的发展水平,确实令人刮目相看”。

图片
图片


 

尽管受疫情影响,苏州天源的成本有所上升,但是盈利能力不低,成本优势仍然很强。对于这一点,唐信宏将这之归结为近几年强化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和设备合理应用的结果。


此外,天源创新性地在公司内部设立了缝纫机研究所,由专人牵头,一是解决日常工艺开发难题,二是与设备厂商密切合作,针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叠合应用的开发。该公司第一台镭射模板机,就是现任所长刘德仁牵头与浙江大森联合开发的。

 

唐信宏说,三年疫情期间天源公司一天都没停过,即使是在上海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也没有停工停产。他对未来充满信心,对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同样充满信心。




对话


图片


图片

中外缝制设备:

天源刚起步的时候,用的设备都是重机、兄弟这些进口品牌,随着国产机型的功能不断提升,国产设备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现在国外客户来车间参观的时候,会不会在意使用国产设备?


唐信宏:

我认为是两个阶段。如果说五年之前客户来看厂的话,我们都是清一色的日本设备、德国设备、美国设备,他们会高兴得一塌糊涂,尤其是欧洲客户,有时候还会一边拍照,一边说,高品质还是要靠欧洲的设备。


但是近两年来,我碰到的客户中,没有一家会关注你在使用什么机器。说明整个行业对中国缝制设备的信赖度在提升。


不过坦率地讲,我们国产的平缝机水平,跟重机、兄弟等国外品牌相比还是有差距。比如,一般情况下我们国产平缝机的使用寿命不会超过三年,如果仅仅从经济杠杆上来看,我用三年还是赚的,还是愿意用国产机,但是我们很担心,比如用到一定年限,它的漏油、它的线迹的稳定性,可能会出问题。但是像花样机,我们几乎是最大比例地选择国产的。再比如模板机,几乎98%-99%的机器选择国产的。所以毫无疑问,国产机的使用比例在大幅度上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外缝制设备:

相比国内品牌,国外品牌对传统的平包绷单机的基础研究,还是比较深入、扎实,当然这跟我们缝纫机工业起步晚也有关系。但是在新的服装工艺上,特别是像你提到的模板机、花样机的应用,确实也体现了我们中国人肯动脑子、勇于创新的优势,并切实解决了服装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天源对于模板机的应用非常广泛,而且现在在尝试“模板机组”的研发应用,我们想了解的是,这些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直接试用还是经过实验开发之后再应用?


唐信宏:

基本上我们的开发是瞄准应用的,所以我们没有样板车间。所有的实验都在一线直接去做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外缝制设备:

如果直接在流水线上进行试验性应用的话,会不会对生产线上的产品品质造成影响?


唐信宏:

会有一点。但是我们在开发的时候就是边开发边试用。在试用过程中,我们会时刻跟进,也会考虑到新应用对品质的影响。而且在真正上线之前,还是会做一个小型实验,基本上成熟了再去上线,进行实际应用


另外我们在试用的时候,也很好地利用了国内设备供应商的本地优势。我们感觉合作伙伴的反应速度很快,然后跟我们生产一线的需求非常贴合。以前传统的缝纫机制造商在海外,它们在本土已经缺少了应用场景,那么使用过程的信息反馈就越来越少,所以我是非常真实坦率地讲,中国服装制造行业的发展,也为我们缝纫机制造行业带来了一个很好的机会。那么同时,缝纫机制造行业的高速发展,也促进了服装行业的工艺提升。所以,只要我们有需求,他们会第一时间知道。而海外设备商的反应速度就比较慢。


这么多年来,我感觉我们国内的缝纫机制造行业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就是他们不仅仅是卖单机给你,而是在持续跟进中不断改善(产品和服务),真的很棒。在这里,我必须要表扬大森,我们从第一代的模板机应用开始,到第二代的改造、第三代的升级,无怨无悔、无成本要求地帮我们做,我们一直做到后来发现,我们的模板机在局部的线迹加密等方面有了意外收获,对我们品质提升有了非常大的帮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外缝制设备:

传统模板机“体型”都比较大,这几年不少品牌也推出了更小的线上模板机,你觉得对服装加工行业来说,线上模板机和传统模板机相比是不是更实用?


唐信宏:

我特别喜欢,当时看到他们的小模板机,我真的是很兴奋。因为在我的理解里,现在大部分模板机主要是在预组装,就是做整个服装加工这个过程中最前端的供需,做内缝,做拼接,它没法真正完全应用到衣服的组装工序上。后来看到小模板机,尤其是在模板机精准度提高之后,我们就开始把它局部地用到组装工序上去。


这里事实上有两个挑战:一是模板机应用的灵活性,能不能更快地适应我们服装对工艺的一些要求,因为服装工艺我们感觉最大的两个挑战,一是款式在不断变化,二是模板机可能要在两三天里适应不同的面料,厚的薄的,张力很大的,柔的,所以这是对设备制造商一个蛮大的挑战。


第二个挑战应该是对我们服装制造行业而言的。这么多年来,无论是行业协会的领导,还是东华大学、清华大学的一些老师来看,都认为像天源这样的,对模板机应用得如此广泛而深入的运动类服装厂并不多,应该算是一个很领先的企业。


我的体会是,我们团队在对一件衣服进行工艺分析的时候,要非常清楚地识别出哪些是能用模板机做出来的,而且这种识别是一直要不断进步的,而不是说我用过了才会再去用。所以未来在解决服装行业劳动力资源紧张、整体技术水准有所下滑问题的前提下,如果还要继续保持能够生产出好产品的优势的话,那么将模板机用到组装工序上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研发小模板机其实是一个非常吸引我们的做法


我们现在也在着重钻研一些难题,比如当模板机可以切直口了,模板机可以应用到更多解决工艺中的“艺”的问题了,那确实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外缝制设备:

我们在参观过程中也看到,天源也有吊挂系统和MES系统,我也发现我们行业中有单独在做MES系统的,也有单独做吊挂的,那么这样或那样的系统那么多,在服装生产实际应用当中会不会有冲突?或者说对服装厂而言会不会有重复投资的问题?这种情况你们是如何来应对或解决的?


唐信宏:

前两年我们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模板机开发出来了,但是我们没法把它嵌到组装线里去。因为我们的组装线基本上都是悬挂线的。那么这就是国内设备供应商的优势,我们希望他们帮忙改善。比如说悬挂线的工位间距,我让他们扩大,他们都非常好地进行了配合,然后我们现在有的工序就把它放进去了。


事实上现在我们所有的内部生产线上的物流系统,现在还是僵硬的。所以我认为,服装行业在基本条件具备的状态下,你要它的水平提高做快速反应,关键还是它要具备柔性能力,如果过分刚硬,就快不起来。那么这个柔性能力如何构建?比如说像缝纫机或模板机,你有三维立体的能力吗?最近我看到一些像机头旋转式的模板机,就已经具有这种立体概念了。我相信这应该会很快,因为如果解决了立体的问题,那么绫、绣,这种非常强调工艺的都能在模板机上体现,可能会有一个突破的过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外缝制设备:

这几年缝制机械机行业的发展确实很迅速,特别是一些新技术的运用,比如说步进电机,从单步进到多步进,然后旋转机头的开发对线迹,以及缝制过程中的一些工艺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很大突破。所以未来应该还会有更多的新产品、新技术面世,它们真实的需求就来自下游服装企业。所以,我们一定要走到服装企业,去了解更多需求。


唐信宏:

这样就太好了。再进一步说一下快速反应问题。除了考量这个企业的技术能量或者它的主观能动性之外,更多的确实就是它的柔性能力。我的缝纫机、生产组合、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他们确实要适应这些。所以柔性能力要更多地取决于缝纫机的组合,生产流水线的硬件的配置是不是也能够适应柔性。我记得我们的前辈们做服装的时候,他们会非常注意一点,就是这个服装厂有很多缝纫机,有的是做厚料的,有的比较适合做薄料,他们会有这种选择,这是他们的专业态度。现在我们的专业态度更多地来源于机械本身。


第二,尽管这段时间整个行业比较紧张,但我一直认为紧张也是一次机会,因为进入门槛有所提高,然后对它的技术含量也有所提升。那么到今天为止,我感觉就服装制造这一块,我们国内应该算是跑在世界最前面的。在这中间,服装厂确实要有想法,缝纫机制造行业也确实要有一定的能力,双方碰撞在一起的话那就不得了了。


也就是说,我们在标准和工艺的体现上,在规则上是要坚持的,在表现手段上也要有提升,其实这是一个趋势。就像刚刚讲到的,有的品牌商以前看到我用的是重机,用的是德国设备,用的是胜家,他们就很高兴。今天在我这儿已经没有这种现象了。所以这也代表了一个变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外缝制设备:

谢谢唐董事长接受我们采访。


END

文章来源:上海市缝纫机研究所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