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音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学院纺织服装研究院副院长,纽约Parsons设计学院访问学者,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流行色协会理事,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理事。陶音教授长期从事时尚可持续设计,时尚设计趋势研究,曾出版《以“日常生活记忆”重建当代设计的价值理性》《2020-21秋冬中国皮革裘皮时装设计趋势研究报告》《2020-21秋冬国际皮草设计趋势研究报告》等多本著作。
丹蒂,dandy,《牛津英语词典》解释为“过分关注外表和时尚的男性” (A man unduly concerned with looking stylish and fashionable)。陶音教授以《We are dandy》这本书为例,介绍了20世纪至今西方男士正装的风貌变迁。她指出,书名中的Dandy一词在字典中偏贬义,但事实上它推动了男性时尚的发展,Dandy风格在时代的浪潮中是浮夸的,是张扬的,也是优雅的,它既体现着时代的变化,也展现出了人性的特点。陶音教授以王尔德和夏尔波德莱尔为例,讲述了丹蒂主义追随者对Dandy风格的呈现。



陶音教授对正装中的燕尾服、晨礼服和塔士多进行了细致讲解,介绍了男士在不同国家穿着正装的类型和时间在20年代时期受到严格的束缚,讲述了男士正装在20世纪20年代至90年代的风貌变迁。陶音教授强调,书中将Dandy分为四种,VintageDandy,MenswearDandy,FashionableDandy和MixedDandy,其中提到了复古优雅的单片眼镜,正统Dandy,洋气配饰和文化交融。
最后陶音教授分享了书中的两个国家文化特色和六个个人故事。她认为时尚历史的解读与个人经历有很大关联性,时尚风格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魅力,希望大家去发掘中国时尚的魅力。

通过本次讲座,我校师生对于服装设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体会到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创造性,同时也拓展了同学们的设计视野,这将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为设计注入更多的创意。

文字 | 采访:宫之昊 程彤娇 梁子妍
图片:杜永强 张建城 肖武露
美编:杜文琦
值班编辑:宋宇航
责任总编:万强
审核总编:沈新建
文章来源:江西服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