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刚过,气温逐渐转冷,不少市民已经开始为冬天采购羽绒服。从今年4月1日起,羽绒服装新国标正式实施。新国标的实施,给今年的羽绒服市场带来了哪些变化?

在万达广场服装区域,服装店的货架上已经挂满了羽绒服,服装种类繁多,运动款、商务款、休闲款等种类齐全,价格区间从上百元到千元不等。
记者随机翻看了一件羽绒服的吊牌,吊牌上已经没有“含绒量”的标注,而是“绒子含量”,导购员在推销产品时,也纷纷提到了这个新名词。


“像我们这件羽绒服的‘绒子含量’高达85%,手上拿着比较轻,但它的绒子含量高,穿上去非常保暖的。”
除了销售商超,在加工厂有没有不一样呢?走进于都县脉动智能制造的生产车间,一件件羽绒服经过模板行线、充绒、车缝等等工序后,打包发货流入服装市场。在新国标下,羽绒服加工工序上并没有区别,但材料选取上却有着新标准和更高要求。

据了解,在以往的标准中,“含绒量”通常指绒子和绒丝的总量,但绒丝不具有保暖性,因此,以往有些生产商会填充了大量绒丝,而绒子含量却不高,保暖效果其实不好。今年新国标实施后,购买时只要看绒子含量,就大概能判断出羽绒服的保暖性能。


“新国标不再区分颜色,老国标有白绒、灰绒,而新国标注重的是鸭绒和鹅绒,新国标还注重的是‘绒子含量’,绒子比绒丝会更保暖,这就是现在的区别,所以我们生产线今年做的都是新国标的羽绒服,在保暖、客户体验方面会比往年好很多。”
来源:于都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文坊 许子骞 徐书瑞
编辑:易明
审核:刘日强 段冬梅 黄海涛 卢平
总监:张东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