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再登央视!小镇这个品牌用一针一线诉说文化传承~

发布时间:2023-01-17  阅读数:23254

再登央视!小镇这个品牌用一针一线诉说文化传承~

2022年12月31日,《启航202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跨年晚会》上《台绣》节目中,两位舞者旋转跳跃之间让台绣技艺跃然眼前,播出之后,节目视频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惊艳出圈。


这其实并不是台绣技艺首次得到央视节目的青睐,就在跨年晚会播出的前一天,《非遗里的中国》节目带大家走进台绣生活艺术馆,沉浸探索台绣这一非遗技艺


图片

△节目《台绣》。截图自“央视文艺”视频号


值得艺尚君骄傲一整年的是:台绣杭州总部就在艺尚小镇!!!店里的布置融合了台绣各式元素产品,沉静含蓄但轻而易举地吸引了观者的全部注意力,这大概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所独有的魅力。细品一针一线交织勾勒出的匠心精神,满满当当的荣誉,实至名归。

图片
图片

△台绣杭州总部在艺尚小镇文化街区33-2号楼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浙江省传统工艺美术品重点保护项目

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手工刺绣产品

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中国刺绣产品色彩研发基地

浙江省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先后获33项国家专利、109项著作权

作品荣获80多项国家及国际金奖/大奖

……


这一连串的奖项,离不开一代代台绣传承人的坚守与努力。《非遗里的中国》节目此次拍摄内容主要分成:记忆小片、非遗创新秀演、真人秀三个部分,分别以传承、衍生、沉浸式体验为关键词,多维展现台绣技艺。


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启观众视角,跟随林霞老师(台绣第三代传承人)的回忆,感受台绣“向下扎根 向上生长”的传承力量。


台绣林霞
,赞 145



TAISILK

紧锣密鼓 力求完美


“11月4日,央视节目组第一次过来踩点,当晚7点,我们就接到通知,确定台绣上节目,当即,微信工作群就建起来了。”


回忆起与央视节目组的首次会面,林霞一方面感叹央视工作效率快得惊人,一方面难掩内心雀跃,央视如此迅速的决定,是对台绣莫大的肯定。


图片


“为了配合导演组,我们经常一天等十几个小时。”林霞回忆道,“没有轮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就耐心等待,导演组需要什么,我们尽可能提供。”


高度的配合,给央视节目组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只要找到台绣团队,所有的事情都能解决。”


TAISILK

不负所望 惊艳亮相


2022年12月30日,节目播出,热度不断。节目上,台绣作为重要的一部分展现,林霞与她的老师——台州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陈克,一同出镜,将台绣带上央视镜头,带到大众眼中。


图片


陈克不拘于材料与方法,将台绣由单色雕平绣拓展为彩绘绣。节目中,陈克向观众展示了“台绣界的武林秘籍”,这本秘籍是他在1975年将200多套针法手绘整理而成,秘籍里详尽的时间、线量让嘉宾惊叹不已。


这一片段甚至无需言语,传承二字伴随着丝丝缕缕的感动细细密密地浮现在所有观者心头。


图片


同样让嘉宾以及观众赞叹的是,林霞的系列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的《原·衍生》系列作品——生命的礼赞;G20峰会期间,中国丝绸博物馆主贵宾接待室的主题屏风《紫椹》系列作品……针与线的艺术,通过光影被赋予新的美感,嘉宾在立体空间中穿梭,与台绣有了更多的情感共鸣。


《原·衍生》系列作品-生命的礼赞,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图片


“原”即原本初始状态,现今原初记忆像还潜伏在人类的下意识里。而作品冠以“原(初)·衍生(物)”的概念,是试图将生物、艺术、刺绣、概念一体化,从而寻找原生物的记忆和物质的起源以及世界初始的思维图像。


“原·衍生”作品既以刺绣作为艺术的原初形态的载体,在本质上对于传统刺绣工艺的回归后演变而产生。原初能量是由地球中吸收而来并从原初的细胞到蚕、茧、丝、绣、物,一个由母体物质衍变得到的新物质。


绣品从原始的能量细胞(用饱满的葡萄绣表现)生命经络(用开格表现)物态蚕(蠕动的绕绕胖表现)轨迹吐丝(用纤细的拉丝线展示)正果蚕茧(真实的蚕茧)蜕变蛹(调针和反调针表现,蛹的翅膀用颖造动感)轮回蚕卵。


《紫椹》,G20峰会期间中国丝绸博物馆主贵宾接待室的主题屏风


图片


《紫椹》屏风为林霞受邀为G20杭州峰会设计制作,成为了G20杭州峰会期间中国丝绸博物馆主贵宾接待室的主题屏风,现已被中国丝绸博物馆永久收藏。《紫椹》屏风所在的中国丝绸博物馆贵宾接待厅也以该作品命名为“紫椹厅”。


作品以桑叶为基底,桑叶上仿佛是熟得红紫的桑果缀满枝头。一颗颗饱满的桑果又像是一条条蚕虫附着在桑叶上,蚕在吐丝、蛾在产卵,蚕丝粼粼、细卵密布。镂空的地方,像是桑叶的自然残缺,又像是蚕食桑叶的痕迹......时空在此交叉凝固。丝光倒影,像是午后桑园的树影婆娑,又像是桑蚕吐丝交织结网。这纵横交错的条条支脉也映射着丝绸之路的筚路蓝缕与绚丽华美。一桑一叶,一蚕一卵,一透一空,一针一线......这小小生命的灵动以及这桑、蚕、丝、路之美,正在《紫椹》中一一上演。

图片

△建党百年主题刺绣艺术作品《源》


图片

△作品《涌》


节目中,嘉宾观看“绣娘”绣制,感叹“以技艺立道,一针一线绘匠心”,并体验剪布底。林霞回忆说:“嘉宾们与我们有很多有趣的互动,尤其是撒贝宁老师,他甚至钻到凳子下面剪布底,展现台绣技法的多样与难度。”


“震撼”“太美了”“台绣了不起”……节目内外,林霞每天都听到导演组、嘉宾等人对台绣的称赞,更多人了解台绣,知道现如今的台绣,是用当代的手法,表达传统技艺,把台绣技艺做“活”了。


图片



TAISILK

传承技艺 多元衍生


林霞觉得,好的非遗文化一定是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非遗在汲取传统养分的基础上,向上生长,不断创新,才可开出绚丽的花。


节目中,令林霞感触最深的是舞蹈部分,央视导演组以陈克的刺绣针法和林霞《原·衍生》等作品为灵感,编排原创舞蹈。


图片


专业的舞蹈编导加之摄影灯光的布置,配合五位专业的舞蹈演员的演绎,林霞觉得自己的作品“活”了过来,仿佛蚕的蠕动,亦或针线如精灵般地游走,是自己日夜坚守的执著,被聚光灯照耀的感动。


图片


看到台绣的生命在作品外得到延伸,林霞坦言,感觉自己与舞蹈有了连接,“无需沟通,舞蹈中,演员的舞姿、舞蹈伴奏、场景和光影惊得几乎让我窒息,久久回不了神,虽然还没看到成片,但我心很轻盈,亦真亦幻的冥冥之感很奇妙。”


图片


赋予台绣这一传统文化当代艺术的魅力,是林霞一直在做的事情,也是她通过央视节目,最想呈现的东西。“希望更多的艺术家与我合作,通过不同的承载方式与表现手法,让台绣焕发新的艺术张力。”林霞说。


目前,林霞正在探索台绣作品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她尝试运用“声光电”等新媒体光影艺术呈现形式,让作品与光影充满空间,进一步模糊虚与实、人与物的边界,给观者带来沉浸式的艺术体验,在梦幻般的“绣艺世界”中感受台绣文化。

图片
图片

E-FASHION TOWN



《非遗里的中国》节目中单霁翔老师用“以针为笔,以线作画,台州刺绣,雕琢出世间美好”高度评价了台绣技艺,这是2022年小镇品牌的又一次高光出圈。


2022年2月4日晚,2022北京冬奥会在北京鸟巢开幕,中国代表队出场的那一抹“中国红”服饰来自迪尚集团,而“顶流”谷爱凌同款中国代表团箱包出自臻元箱包!


2022年4月,光明日报07版 红船初心专刊刊登了《数字潮涌 文化扬帆》《为传统织锦插上“数字”翅膀》两篇文章,关注艺尚小镇和其入驻设计师李加林。用“数字化”盘活传统服装产业,助力传统织锦艺术腾飞的翅膀。


2022年5月,设计师品牌「SHIJIE诗简」携手《奔跑吧》第十季,为「跑男们」量身定制了先导片服饰。


2022年10月15日,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SHIJIE诗简品牌创始人及设计总监施杰参与录制的云南卫视《丝路云裳》第三季第六集“草•踏歌行”节目在黄金时段隆重播出。


……


高光时刻接连不断的背后是一位位高光人物从不停歇地踔厉奋发,也是一个个团队戮力同心地勇毅前行,这值得我们骄傲。更应将这些褒奖作为最好的养分滋养品牌发展不断地开创新程。2023,让我们“艺”起更进一步!


文章来源:杭州艺尚小镇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