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保山市“园区经济”新闻发布会在永昌会堂召开,保山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谢弘宏在会上表示,近年来,保山市突破行政区划壁垒,着力改革创新“园中园”体制机制,在保山工贸园区建设5个县(市、区)园区,全方位探索发展“飞地经济”,产生了“1+5>6”的聚集效应,不断攀登园区经济新高地,成为了云南省首个实施“飞地经济”的园区。
据了解,“园中园”建设模式具体做法包含四点:规范园区供地、实施基础共建、明确效益分配、按产业招商引资。自“园中园”建设模式实施以来,极大整合了全市资源,推进了保山工业产业的集聚发展,5个“园中园”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5.33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50亿元,引进企业29户,解决就业1万多人,产业园区配套投入约13亿元,“1+5>6”聚集效应凸显。
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保山产业园区将围绕建设绿美、创新、智慧法治、清廉的千亿国家级开发区,重点做好六点分别为:做大园区经济总量、加快完善配套设施、着力盘活资产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云南通威高纯晶硅绿色能源项目
其中,做大园区经济总量要求,优化“园中园”合作共建机制,充分调动各“园中园”积极性,形成全市工业发展“一盘棋”;同时,保山市园区经济建设始终坚持实行领导班子成员挂钩联系5个“园中园”,及时掌握情况找准困难和问题,确保优化“园中园”发展环境。

保山产业园区标准厂房
“飞地园区是保山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园区建设、周边道路等基础设施完善,百姓出行更方便。”谢弘宏表示,无论是百姓感受还是发展所需,“飞地经济”效应必将为保山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下一步,保山市将因地制宜确定主导产业,建立开发区统计制度,推行先建后验试点,推广“管委会+事业单位+企业”运营模式,建立市级调度和要素保障机制,推行“标准地”出让。提升拓展“园中园”结对共建成果,推动县(市、区)之间、园区之间、企业之间联动发展、优势互补。鼓励支持打造零碳、低碳园区。树立“亩均论英雄”发展导向,全市开发区工业产值增长20%以上,全力将保山工贸园区打造成千亿级园区。
来源:保山新闻网
编辑/王昕彤
校对/赵婷婷
审核/ 张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