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和福建,这两个省份之前在工业发展上一直你追我赶,河南2021年工业发展速度落后于福建,排在了全国第六的位置。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占据工业第五强省席位的,一直是GDP位列全国第五的河南。
过去十年,河南的工业增加值年增速一直在7-8%左右,去年却只有3.4%,而同期福建还有6.1%。
相比之下,福建这十年来一直在急速发展,年增速基本在10%以上,排名从第九跃到第五,可谓进步最大的省份。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底,河南工业企业数量为2.22万个,福建则为2.08万个。也就是说,福建以更少的企业数量,实现了更高的营收和利润总额。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河南工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现状。
但今年1-4月,两者双双成为全国四个负增长省份之一。眼下,两座经济大省正值迈向两万亿工业规模的关键期,为何双双失速?在这场差距仅30多亿元的“贴身肉搏”中,谁能率先打破局面、拉开差距?
首先,两省重点产业布局有着较高的相似度——
河南五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新材料;
福建四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现代纺织服装。
直到去年,食品产业依然是河南省工业增加值占比最高、利润总额最高的产业。
但盲目扩大生产、不再聚焦主业而沉迷投资、遭遇资金链危机,成为河南食品企业遭遇的共同困境,科迪乳业、雏鹰农牧等一批龙头企业陷入漩涡。
相较之下,福建聚焦主导产业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同时注重品牌化、高附加值的做法,更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另外,河南明确提出将轻纺制造打造为新的万亿产业,而现代纺织服装产业也是福建第一个规模超万亿的产业。高位对标,河南能否“扳回一局”?
纺织服装是河南省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目前全省纺织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收入约4000亿元,总量位居全国第六、中部六省第一、棉纱、服装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二、第六位、形成了包括纺纱、化纤、织布、染整、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机械制造等行业在内的较为完整的纺织工业产业链体系,是全国纺织服装制造大省和中部重要的纺织服装产业专业承接地。
下一步,河南纺织服装将围绕“增量、提质、增效”做文章,一方面不断招商引强,将沿海地区行业头部企业、上市企业、品牌企业、延链补链企业招引到省内各个县域,另一方面持续实施“三品”战略,不断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升品牌附加值和影响力。
豫闽两省工业发展各有优势,短期内拉开明显差距的可能性不大——福建外向型经济完全恢复需要时间,河南产业转型升级亦面临“阵痛”调整。
河南如果要追赶,必须大力推动结构调整,培育一批高质量发展的企业和产业,建立品牌优势,否则难以在近几年内彻底追平福建,成为工业强省的第一梯队。
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城市进化论
文章来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