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总署联合三部委批复增加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海参崴港)作为内贸货物中转口岸,浙江省舟山甬舟集装箱码头和嘉兴乍浦港作为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入境口岸。该调整自2023年6月1日起实施。
内贸在海参崴港进行中转,主要解决的是吉林省内企业运输成本大、时效低的问题。这一举措将让整个东北地区的贸易受益,尤其对能源、原材料和商品粮生产贸易企业来说,意义更大。一般情况下,吉林的货物如果想通过海运运往国内南方城市大都要先运到营口、大连等港口进行中转。吉林到大连的直线距离接近630公里,而到海参崴港的直线距离可以缩短近100公里。增加海参崴港中转之后,东北地区的货物可以先利用绥芬河、珲春等边境口岸出境,再经海参崴港将货物通过海运运往江浙一带等发达省份。而经海参崴港中转之后,每个集装箱预估可以节省3000元左右的陆路运输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此举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振兴具有战略意义,同时也会给国内的南北向运输带来更大的便利。新通道形成后,跨境内贸运输未来也可能会作为中俄双边贸易的新通道,进而带动边境经贸和旅游加快发展。未来,我国的货物有望更多地出口到日韩乃至东南亚,潜力巨大。同时,借助境外中转港的开放,吉林可能吸引全球更多的制造业企业落户,从而提升地区的制造业竞争优势。同时,此次增加的浙江省舟山甬舟集装箱码头和嘉兴乍浦港2个港口将直接助推吉林的能源、产品与浙江的资本和技术创新合作更进一步。短期内有望直接加强吉林乃至整个东北与国内其他省份的贸易往来,从而改善地区经济状况。长期来看,则有利于加强东北与东北亚地区国家的产业融合,加强东北亚地区国家间的经济与贸易交流,推动东北亚地区海洋优势成为区域交流合作的“新蓝海”,促进东北亚经济圈在海洋领域的合作纵深发展。境外港口的开放以及国际合作加强所释放出的信号是乐观的。但对贸易企业来说,短期内的账本也是现实的,不过具体能节省多少成本还要综合多项因素来定。虽然运距缩短、陆运成本降低了,但通过境外港口中转的实际费用,以及双方的监管便利性,也是企业关注的现实问题。按照目前的操作,内贸货物通过海参崴中转,涉及到出口通关和进口报关,但不会收取关税,报关流程也会有所简化,但是会进行一个比纯内贸更严格的监管过程。同时,该项举措的实际效果还会面临俄乌冲突等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还需要时间的检验。本次新增的浙江舟山、嘉兴两处港口,将为长三角一带的纺织企业进一步发展带来更多利好。相关报道显示,江苏多家外贸服装企业将主动“出海”交流,拓展海外市场。向北延伸,以纺织业作为“母亲工业”的青岛,目前也建立起了规模较大、品类齐全、产业链成熟的纺织产业体系。纺织品的进出口贸易在青岛市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此次内贸货物中转站的建立将对青岛纺织业向南、向北中转、运输货物都带来一定的便利,促进资本和技术的创新流入。同时,对一些大型的,综合性的纺织外贸集团来说,本次货物中转口岸的开拓无疑将为其提升综合实力带来又一重大机遇。
资料来源:全球纺织网等网络公开渠道
轮值编辑:沙沙
文章来源:棉纺织技术新传媒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