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中山市三角镇持续优化“工改”服务,建立“工改”绿色通道,推行集中办公和审批,完善项目跟踪制度,为企业提供“一对一”解答与帮扶服务。
当前,三角镇跟踪服务“工改”意向企业46个,已批复“工改”项目改造方案9个,投资额约15亿元,今年8月份预计新动工项目5个,新建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
东太染业(中山)有限公司于2001年成立,主要从事棉、腈棉、人造棉等色纱、散纤色棉、散纤粘胶等加工和成品销售,企业曾获得“国家绿色工厂”荣誉。
但由于当时容积率仅有1.0,厂区土地利用率十分低下,原厂房设计难以承载新型设备,企业转型升级受阻,经济效益和税收贡献欠佳。2022年,东太染业原合作伙伴宁波北仑区鼎邦杰西雅服饰有限公司获知中山市正全面实施“工改”,基于中山市的地理及在印染行业的上下优势,决定收购东太染业并对厂区实施全面改造,计划建设新型绿色环保清洁生产标准工厂。
东太染业(中山)有限公司改造效果图
厂区改造计划本月动工,投入2亿元,容积率不小于3.4,总建筑面积不少于54028.5平方米,其中新建建筑面积不小于52473.16平方米。改造后年产值将达到2亿元,年税收将达到100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200个。新厂房计划使用新织造印染工艺、先进技术设备。在新型工厂建设完成后,争取以最严要求,最高标准生产纺织类产品,力争行业前列。
选择参加“工改”的出发点,是为了打破过往“束缚”,尽快上新设备、新技术、新产能。“过去的老厂房无法支撑纺织新设备的安装,这让企业产生了转型升级的需求,因为行业的特殊性,数字化改造需要强而有力的支持,全新标准化厂房和好的政策是关键,而‘工改’恰好符合这些要求。”
东太染业(中山)有限公司总经理罗鑫表示,印染行业由于国内及国际竞争的加大,必须往“高、精、尖、专”转型才能保持市场优势,通过“工改”增强企业竞争力是企业的必经之路,要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企业增资扩产和升级转型齐头并进,让企业更好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近年来,行业产能过剩严重,订单量减少,让企业发展频频面临难题,而“工改”正好能让问题迎刃而解,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开拓市场。
“纺织行业很庞大,所以我们要发展‘小而精、小而美’的公司,向专精特新方向不断前进。”罗鑫介绍,借助“工改”能够从三方面受益,一是打造良好的作业环境,拓宽生产空间,同时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能够“留人才”;二是不断吸引新人才,强化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引人才”;三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引进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设备,设立自动化仓库,实现自动化运输。
罗鑫坦言“我对企业未来发展有信心,‘工改’专班同志积极跟进服务,为他们的负责‘点赞’,相信此次一定能为局面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锻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我也很期待与企业家们分享成功‘工改’的心得。”
来源:三角发布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