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接力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成为中国数字经济“下半场”发展的重要引擎

发布时间:2023-11-01  阅读数:37534

接力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成为中国数字经济“下半场”发展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产业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趋势,正在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数字经济的发展“上半场是消费互联网,下半场是产业互联网”。这一观点如今已经成为业界成为共识。
产业互联网起源于消费互联网。所谓消费互联网,就是当数字化平台与老百姓的生活消费场景相结合,就产生了消费互联网。
过去十余年,我国消费互联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随着消费互联网进入平稳增长期,行业增量红利逐渐消退。专家指出,产业互联网才是数字经济真正的蓝海。这个过程需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智慧化,最终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实现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
现阶段,对于产业互联网的定义并没有完全统一的说法,但是业界的讨论有很多共识性的成果。
简单来说,产业互联网是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和工具为传统产业进行赋能的概念,从而提高企业在服务和运营方面的能力,实现“互联网+”的组织架构,场景范围包括制造业、城市管理、政府服务、零售、金融、医疗、交通等领域的各个行业。
据艾瑞咨询与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19-2020年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指数报告》,2019年至2024年,产业互联网应用将为中国经济带来年均6000亿至10000亿元的产值,累计贡献4.63万亿元GDP增量,将占到整体GDP增量的13%。
毫无疑问,产业互联网正在成为下一个蓝海增长点。
融合虚拟与实体经济,各行业全面互联网化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互联网正在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将互联网经济的系统、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服务垂直于一个产业中,并催生产业内部巨大边际效应的经济发展新范式。
通过互联网连接,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以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合作。
这种全面而实时的信息流通使企业可以更加高效地掌握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计划,实现生产流程的优化和精细化管理。
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推动供应链的整合与优化,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提升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响应能力。
专家认为,产业互联网的形成就是一个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过程。它的到来意味着各行业,如制造、建筑、医疗、农业、交通、运输、教育的全面互联网化。
互联网全面渗透到传统产业价值链,并对其生产、交易、融资、流通等环节进行改造升级的产业活动,可以有效促进传统产业生产、交易和资源配置效率的不断提高。
对传统行业的加持而非颠覆
产业互联网主要是将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渗透到传统产业中,以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而不是颠覆传统产业。
它的商业逻辑在于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工具为传统产业赋能,提升企业在服务和运营方面的能力。
产业互联网的出现让传统产业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和创新化的转型。
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传统产业可以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并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
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兴起,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开始在金融、制造、教育、医疗、零售、文娱和物流等各行各业大规模应用。基于产业互联网的明显特征,专家认为,新一线和二线城市拥有培育符合当地产业特色、有效推动当地产业发展的产业互联网龙头企业的机会。
这些城市在产业、人才和创新资源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新一线、二线城市可能具有特定的产业基础,例如制造业、农业、旅游业等,这为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环境。
同时,这些城市拥有较低的生活成本和人才资源的相对集中,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涌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创新生态系统。
借助产业互联网的机遇,新一线、二线城市可以发展出基于当地特色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能够运用互联网技术和行业专业知识,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和信息,提供一站式、集成化的解决方案,助推当地产业的发展。
培育出符合当地产业特色的产业互联网龙头企业,不仅可以为当地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活力,也有助于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这些企业在推进当地产业发展的同时,还能为其他地区提供合作经验和成功案例,进一步推动产业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
总之,产业互联网的商业逻辑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将其运用到传统产业中,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和创新化的转型,提升企业的服务和运营能力,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我国经济数字化“下半场”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直以来,实体经济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根本。但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成本持续上涨、创新发展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加快转型升级。
而产业互联网具有连接类型多样、行业应用广泛、流程再造深度等特点,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在提高现有产业劳动生产率、培育新市场和产业新增长点、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社会经济的发展视角来看,产业互联网的出现增强了信息技术的“赋能力”,为实体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供了重要契机。
因此,世界各国纷纷把发展产业互联网作为塑造国家未来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对于我国来说,产业互联网正接力消费互联网,成为促进我国经济数字化的新动力,其产业规模也有望从2025年的4万亿增长至2030年的12.22万亿。
同时,产业互联网的覆盖范围也已经不限于制造业,农业、教育、医疗、文娱、服务业,越来越多行业开始借互联网的“快车”,实现转型发展。
总之,产业互联网是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不过从现实发展进度上看,集中度较低、龙头企业尚未成型、交易占比过高等问题依然限制产业互联网进行普及,我国急需进行行业整合和产业发展方向引导。专家认为,这一难点问题将成为影响产业互联网助力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文章来源:产业互联网大视野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