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女装设计大奖赛初评工作会议9月10日下午在杭州之江饭店5楼会议厅如期召开。
初评工作会议由杭州市服装设计师协会秘书长顾小华主持。
他向大家再次介绍本届大赛背景及相关情况——
中国国际女装设计师大奖赛在杭州已经成功举办11届,成为国内最具权威和顶尖的创意设计赛事之一。
寻觅优秀设计人才,发掘创意设计作品,我们从未停下脚步。逐步推动杭州女装产业走向国际舞台,形成国内创新与设计产业蓬勃发展的潮流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初心。
下城区——作为杭州的心,杭州的眼,更是杭州繁华的原点,一直致力于打造创意设计中心,以服装设计为重点的创意设计产业在下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经济规模和产业优势,目前在全区已经聚集了众多的服装设计品牌和设计人才。
“中国女装看杭州,杭州女装看下城”,2018年,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女装大奖赛在下城区再度起航。
本届大赛以“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为主题,自5月底启动以来,一直颇受业界关注,共收到海内外稿件近700份,这些作品不仅出自国内知名服装院校以及服装公司优秀设计师的创作,还有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韩国等近十个国家的优秀设计师作品。不同时尚视角的碰撞对决为本次大赛带来更多可看性。
来自近10个国家700份参赛作品,一字排开,等待PK,着实壮观!
五位评委老师十分专业、权威。他们是:
东华大学服装学院教授刘晓刚,中国服装设计最高奖“金顶奖”设计师武学凯,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徐迅,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钱麒儿,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副院长、教授胡迅
被推选为评判长的刘晓刚教授宣读、讲解评选规则余注意事项
这是初评第一轮。
阿春在现场感觉到的只有二个字:认真!评委们认真察看每一份参赛作品、经过反复分析才会决定取舍。
这是第二轮:初选出来的50份作品,由五位专业评委统一打分,根据分数高低再取前32位
阿春在现场的感受升为三个字:更认真!——评委们反复比较才郑重打下分数
海外参赛选手的作品引起评委老师格外关注
中国服装设计最高奖“金顶奖”设计师武学凯在现场接受媒体采访
武学凯告诉记者:我在看作品的时候,希望能把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独立表达的选手选出来,我想未来的大趋势就是拥有独立态度的设计师、愿意去表达自己主观想法的设计师,更能代表未来消费的趋向,所以我更偏向于又有流行性同时又能传递自我的新生代设计师,这样能鼓励这些真正在思考,真正在创作的设计师。
东华大学服装学院教授,本届大赛初评的评判长刘晓刚在现场接受媒体采访
刘晓刚教授说:
外国设计师作品和中国设计师作品的思路非常不一样,我们追求完美,完成性较高 ,他们的思维突发性较强,比较怪,但是表现力和完整性整体不如中国学生。希望复评和入围总决赛的选手能把衣服成品做好,把最初的设计初衷完美的表现出来。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钱麒儿与杭州市服装设计师协会的工作人员在交流中
教授钱麒儿认为:
本届大赛的参赛作品进步很大,而且原创作品比重较大,这次大赛让我开心的是作品更加具有原创性,并且有一批作品令我印象挺深刻的,虽然他们多多少少还是有些设计不到位,但是至少从设计的源头来说,我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避免了很多同质化的设计,这点是非常不错的。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徐迅:
这次大赛规模比较大,影响力也比较大,但是现在的作品手绘的比较少,大多是电脑制作的,作品在想法上是非常新颖的,但是在技法上并没有比以前更好。外国设计师的稿件总体来说比中国设计师的稍胜一筹,有些外国设计师的画得基本功可能并不是很好,但是在设计理念上每个人还是每个人不同的,在服装的结构和大的廓形上,他还是有他的一种个性的。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副院长、教授胡迅:
今年稿件整体质量不错,选手也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但是有一点,就是现在许多大赛的作品受外界的影响比较多,选手并没有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企业家也希望看到更多有创意的想法,年轻人要发挥自己的话也要不断去挖掘自己的想象力。大赛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新人出来,让更多有想法的年轻人出来。我觉得有时候反而那些画得不太好但是想法很好有新意,这个是非常有价值的,值得提倡。
初评顺利完成,杭州市服装设计师协会秘书长顾小华(左1)副秘书长陈清(右4),下城区文创办黄文者和五位评委老师合影留念。
围绕创意与主题、造型与结构、色彩与面料、市场适销性进行综合评分,经过评委老师的层层筛选,以上共32位选手的作品顺利入围9月17日的复赛。
据悉,32组作品成功晋级复赛后,9月17日,经复评面试,最终评选出20组选手进入最后的总决赛。
10月,华丽、摩登、梦幻的灯光将在武林广场闪烁,总决赛,模特们将身着20名设计师精心制作的服装惊艳登场……
我们期待着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