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强:平台经济大有可为
2023年7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平台企业座谈会,听取对更好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建议。李强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平台经济大有可为。他希望广大平台企业坚定信心向前看、练好“内功”加油干,努力破解“成长的烦恼”,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座谈会上,美团、小红书、海智在线、货拉拉、阿里云、徐工汉云、抖音、智联招聘等企业负责人先后发言,拼多多、京东、欧冶云商、BOSS直聘、航天云网、卡奥斯等企业负责人提交了书面发言。
上述与会14家平台企业代表中,其中to b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有海智在线、徐工汉云、航天云网、海尔卡奥斯、欧冶云商、阿里云、货拉拉共7家。
这是产业互联网平台第一次登上国家级座谈会,极具象征意义,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出国家推进产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的风向和夯实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谁掌控了全球性产业互联网平台,谁就是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服务中心
近年来,作为产业互联网的坚定支持者,黄奇帆一直在各种场合发言,为产业互联网发展建言献策。
在“第二十五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增长动能 中国探索”上,黄奇帆认为,现在我们消费互联网做的风生水起,而产业互联网基本上刚刚开始。
根据黄奇帆的观察,市场正在发展的是另一种产业互联网,是依托互联网平台和各种终端,将触角伸到全世界的消费者,根据消费者的偏好实现小批量定制、大规模生产、全产业链贯通、全球化配送,在这样的平台上集聚了几百家提供生产性服务业的研发设计、金融保险、物流运输等企业,几千家的制造业企业,以及上万家各种原材料供应商,这些企业之间用数字系统进行了全面贯通,依托这样一个产业互联网平台,这些企业形成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全产业链紧密协作的产业集群,真正实现了以销定产、以新打旧、以快打慢。
黄奇帆认为,现在这样的产业互联网,中国有那么一批,这样的平台放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城市就因此带来几千亿、上万亿的销售值,同时带来几千亿、上万亿的金融结算,还会带来物流和其他各种服务,就变成金融中心、贸易中心、服务中心。所以掌控未来产业互联网全球的平台,谁就是“三中心”莫属。
阿里1688CEO余涌:在产业互联网领域,1688要成为与消费互联网巨头相媲美的公司
近段时间,1688CEO余涌在多个场合表示,未来1688的三大战略重心是:用户为先、AI驱动和做强供应链。他强调,二次创业的1688,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融入到产业互联网的新世界中。
余涌的愿景,是要在产业互联网领域,让1688做成一家能够与消费互联网巨头相媲美的公司。在他看来,中国整个产业互联网的规模应该远大于消费互联网,接下来1688会强化投入,加速业务节奏。
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其中产业数字化规模达41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1.7%,占GDP比重为33.9%。产业互联网是拉动数字经济的一个重要力量。
产业互联网领域一直没有形成淘宝、拼多多这样的消费互联网巨头,自带2B基因、供应链能力的1688具备成为巨头的潜力。
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卫哲:产业互联网下一个十年的三个趋势:产品化、SaaS化、国际化
2023年10月18日,在2023年钢铁产业互联网大会上,嘉御资本董事长兼创始合伙人卫哲发表题为《产业互联网下一个十年》的主题演讲。他认为,产业互联网虽然资本有退潮在变冷,但是我们觉得中国的产业互联网对社会对经济的推动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将要作出更大的贡献。
前20年的产业互联网基本上两种形态:一种是信息服务型,一种是从信息服务型走向了交易型,这是产业互联网公司1.0,我们让大量的企业在线。
卫哲认为下一个10年最重要的是服务型、交易型的公司如何成为产品型公司。卫哲认为,未来10年的产业互联网的三大发展趋势是:产品化、SaaS化、国际化。他表示,产业互联网公司至少要实现SaaS化部署,轻量化部署不像传统的软件要上门安装调试,能不能实现轻量化,一两个两三个远程部署,这个就是SaaS部署。
另外一种如果你不能实现SaaS化部署,有没有可能实现SaaS化收费。SaaS化收费是我们的理想,非SaaS收费是我们的现实,我们不要期待从非SaaS收费走上SaaS化收费,最终我相信好的SaaS化的公司一定是既能够实现SaaS化部署,也能够实现SaaS收费。
盛景网联创始人彭志强:产业互联网是未来 10 年中国最大的商业机会之一
小发展靠努力,大发展靠机遇。盛景网联创始人彭志强认为,当下,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中国高速发展了 20 多年的消费互联网红利已经见顶,产业互联网正在成为市场主流。
彭志强认为,危中有机。变化,往往孕育着巨大的机会。我们要时刻关注哪些重大的机会正在诞生或涌现,“拥抱变化,坚守不变”。
所谓“变”,就是要在变化之中主动寻求企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因为只有重大的变化或变量,才能给企业带来实现突破性增长的机会。所谓“不变”,则是要站在长期主义视角,坚守企业经营的基本规律,坚守事物兴衰的本质,坚持从企业经营的内在本质和事物兴衰的基本规律出发,成就长期事业。
在彭志强看来,产业互联网是未来 10 年中国最大的商业机会之一,b2f产业路由器模式是未来十年中国最可能领先的商业模式之一。中国正处在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时代转折点,“低摩擦产业共同体”将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主旋律,产业互联网将是对中国 120 万亿元 GDP 存量经济的重构再造。
震坤行董事长陈龙:智能制造生态的发展需要培养产业链“链主型”企业
2023年6月29日,震坤行董事长兼CEO陈龙在第七届中欧供应链创新高峰论坛上表示,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更需要“链主型”企业带领合作伙伴,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实现从“中国制造销往全球”到“全球制造服务全球”。
陈龙认为,中国目前特别需要链主型企业,以往大家谈论跨境、出口,但未来谈论的一定是“全球智造”,当我们还在我们谈论汽车出口量增加的时候,欧美汽车企业一直在进行跨国生产。
陈龙认为,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从“中国制造”走向“全球智造”,主动参与到全球供应链重构过程中。震坤行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在工业用品领域打造基于数字化平台链接和整合各类产品服务形成企业之间的生态链接,使企业通过更为高效的数字化服务提升自身的收益,同时也成为整个智能制造生态的一部分。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数字经济下半场是产业互联网已成共识,但企业要避开两个认识误区
2023年琶洲产业互联网峰会上,谭建荣表示,在发展产业互联网过程中,企业容易陷入两个误区,一是无用论,认为没有产业互联,照样能把产品卖出去,这自然要反对;第二个则是万能论,“有的企业认为产业互联是万能的,能包治企业百病,这不可能,产业互联的技术不能替代企业本身的产品设计技术、制造技术”,他认为,产业互联网是在产品设计技术、制造技术基础上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三一集团董事梁在中:产业互联网的井喷势不可挡
在2023腾讯生态大会上,三一集团董事梁在中借鉴移动互联网在过去15年的经历,来推演整个产业互联网的发展。
如果说,移动互联网是把人的生活活动进行了全面数字化,并释放出巨大红利,那么接下来,应该是对于人的另一项重要活动的数字化,即生产活动的数字化。
梁在中表示,生产活动数字化的主要对象是生产资料,也就是和工业生产相关的人、机器、生产物料、工艺及环境因素。这些重要的生产资料被数字化完成以后,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整个工业数字化的过程中,将会诞生像移动互联网过程中间诞生的那些优秀和伟大的企业。
梁在中表认为,产业互联网目前还处在早期,如果类比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正处于生产要素数字化的阶段。现在制约着整个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是online成本过高,我们还没有进入移动互联网的千元机时代。如果我们设备上线的成本能够降到足够低,把所有的生产资料、软硬件产品从选配变成标配,整个产业互联网将会迎来井喷。
无届创新资本合伙人张之晨:产业互联网出海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为何跨境产业互联网已经成为多方共识?在首届亿邦跨境产业互联网峰会上,无届创新资本合伙人张之晨从投资视角将这种现象概括为:“先进制造能力外溢+中国成功经验输出”。
在张之晨看来,过去国内产业互联网企业在直面消费者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卷、没有利润。其中,国内供给侧呈现出的现状是,数字化基础形成,柔性制造能力、产品制造能力非常强,在过去很多年的标准化建立已经比较成熟。但在需求侧,由于海外国家交易面积小,供应门类并不全,需求量很大。
因此,他认为, 中国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在产品技术和运营手段都领先全球,产业互联网对生产和履约环节的数字化进程,也造就了出海供应链的基础,在疫情后有机会在海外可以把终端消费者扩大4—5倍,这中间有很大的机会。
文章来源:产业互联网大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