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恒天重工”)供给浙江地区的涤纶短纤维后纺两条生产线设备经调试合格后顺利封箱发货。恒天重工的生产进入加速模式。
2024年以来,多家化纤机械企业订单增长,实现了平稳发展。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化纤机械行业呈现出绿色化转型、智能化加速的发展态势,行业格局加快调整,科技创新版图加速重构。进一步推动化纤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摆在从业者面前的共同课题。
恒天重工今年生产订单饱满,生产计划已排到年底。为保证2024年订单产品按时发货,恒天重工自去年12月开始,生产车间就开始了“三班倒”模式。
今年一季度,无锡宏源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源科技”)主要经营指标实现预期目标,顺利实现首季开门红,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宏源科技积极抢抓市场,订单量同比保持增长。一些生产锦纶与涤纶的高端客户先后跟宏源科技签订销售合同,进一步扩大了主导产品在高端市场的影响力。一季度末,公司出产主导产品高速弹力丝机总台数与总锭数同比保持较快增长。
2月,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中丽”)与新凤鸣集团在化纤工程和高端装备领域交流合作;3月,北京中丽与通用技术沈阳机床签订合作意向协议;4月,北京中丽与锦纶头部企业山东时风集团责任有限公司签订订单……
从2024年一季度市场表现来看,北京中丽成为十分闪耀的存在,能够与优秀纺织企业建立合作,无疑是对北京中丽实力的最好印证。
不仅如此,北京中丽还通过走访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下游企业,了解客户需求,掌握市场动向,积极调整产品研发方向。
同样在一季度表现亮眼的还有浙江精工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工科技”)。先后与浙江宝旌炭材料有限公司、浙江超探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等客户签署4亿元合同,让本就订单充足的精工科技进入更加忙碌的状态。而近日40个装满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核心装备的集装箱顺利发往韩国,使精工科技顺利完成了出口交付海外的第一棒。
2024年1月30日,主要从事以自动化立体仓库为核心的智能物流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与集成业务的北自所(北京)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自科技”)在上交所成功上市。北自科技一季报披露,企业一季度营业收入4.3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23万元,同比增长29.81%。
近日,由欧瑞康巴马格惠通(扬州)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OBHE”)设计并提供核心设备的江苏虹港石化有限公司年产13万吨PETG装置成功进料、南通差别化绿色环保循环可回收项目和苏州全球首套熔体直纺全消光弹性纤维装置项目,相继一次性开车成功,为OBHE交上了一份满意的一季度业绩答卷。
将技术研发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是当前化纤机械企业发展创新转型的最佳路径。如何依靠设备给下游企业带来更具竞争力的差别化产品,成为化纤机械企业关注的重点。
对于恒天重工来说,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最核心的竞争力,也是最大的推动力。为进一步顺应市场变化、满足客户的新需求,恒天重工通过科技创新,加快产品更新迭代,不断促进产品技术升级和质量提升,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由恒天重工自主研制的年产2万吨莱赛尔纤维成套装备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开发的全球最大产能年产15万吨粘胶短纤维生产线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研制的“集约式长丝卷绕成套装置”从理念到产品均为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发的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成套设备,补齐我国在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装备领域的短板;间位芳纶、杂环芳纶、对位芳纶等成套设备技术水平均达国际先进……
在山西经纬化纤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琨看来,经历了化学纤维尤其是熔融纺产能的粗放增长后,市场开始向专精特新发展是必然趋势。在此趋势下,实体企业的第一要务不是想方设法做到产能第一,而是应该向更高的技术水平冲刺,这才是基业长青的不二法门。他认为,当前最好的机会无疑是高性能纤维和环保纤维的装备发展,这正是企业坚定的研发方向。
对于宏源科技来说,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因。在宏源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陈志宏看来,技术创新必须植根市场,满足客户切实需求。
“HY-9HLV型多锭位高速弹力丝机是一款基于多功能、差别化、高效率等设计理念、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锭位全自动落筒设备,是宏源科技应用当前最前沿智能控制技术推出的新一代双丝道高速弹力丝机。该设备为化纤行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可推动化纤行业产品实现性能更高、适纺范围广、品种多样化、更环保节能的应用。”陈志宏说。
“伴随新一轮数字化浪潮的来临,纺机设备连续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趋势不可阻挡,会给纺机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对宏源科技来说,近年来,坚持科技创新,主导产品关键技术不断取得进步。围绕新趋势,我们也进行了相关产品布局,具备了较强的竞争优势。”陈志宏说。
前瞻布局的战略眼光往往来自于对市场的准确判断。近年来,化纤机械企业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开拓海外市场等举措,进行前瞻性市场布局,抢占发展先机。
“大业需合力,重任贵同心。”北京中丽总经理薛学表示,在未来的发展中,北京中丽将持续专注化纤工程总承包和化纤高端装备制造,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以精工匠心加快技术创新,发展智能制造,增强国际竞争力,为客户提供更具价值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化纤成套装备和工程技术服务。
说到接下来的发展思路,精工科技总经理李爱军表示,精工科技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聚焦主业,持续深耕碳纤维领域,继续专注碳纤维全产业链装备的研发智造,以卓越的“精工品质”致力成为世界一流碳纤维装备全产业链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时,精工科技也将不断提升完善碳纤维系列装备生产工艺、技术,并加大海内外宣传,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让“精工碳纤维装备”在国际舞台上不断绽放精彩。
宏源科技将加快开发速度,推进数智产品技术不断提升。在紧跟化纤行业发展趋势的同时,宏源科技计划围绕全自动落筒智能设备、物流自动化设备等新品,不断进行完善改进,优化技术方案,加大对关键部件技术升级,在降低产品成本、提高运行效率、促进低碳节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产品稳定性、可靠性、功能性。同时,大力推进产品延伸,研发新型适纺智能设备,围绕全流程数字化加弹车间、数字孪生运维管控系统,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企企合作及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数字化技术的市场实际应用。
“一方面,针对公司小批量、多品种的实际情况,技术部门要加强对部件的标准化、模块化设计,通过提升零部件的通用性,提高生产效率、有效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坚持差异化开发策略,增强技术创新体系的反应能力,继续推进定制设计,满足不同客户需求。”陈志宏说。
除了布局国内市场,目前也有不少化纤机械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出海”也成为化纤机械企业的重要战略布局。
2024年,在北京中丽的发展目标中,除了本土服务的深化,还将大力度推进海外市场拓展。在稳固土耳其市场的同时,适度增加欧洲、中东、中亚市场业务。
“2024年我们依然会坚定‘走出去’的决心,不光寻求订单,也希望能寻求到包括但不限于收购和股权合作等产业链的国际化合作。”王琨说。
在成功打入韩国、越南市场后,精工科技“出海”竞争的脚步继续加快。“接下来,我们将积极拓展土耳其、印度等其他国外市场。”精工科技碳纤维研究院院长傅建根说。
来源: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