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鄱阳湖畔合欢盛开、霞光灿烂,坐拥鄱阳三分之一水域的都昌县迎来了全国各地的纺织服装行业代表。2024年全国麻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数字时代,服装品牌发展之路”研讨会暨都昌县纺织服装产业推介会相继召开,也将一个蓄势待发的都昌服装产业推到了世人面前。
“全县从事服装、鞋帽加工生产、棉纱纺织等相关企业多达80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会上,都昌县委副书记、县长万述幼向代表们介绍,都昌县纺织服装产业起步早、发展快,历经数十年的沉淀与积累,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目前有规模以上企业3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8亿元,税收2562万元,这些企业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更为消费者提供了高品质、多样化的产品。
目前,都昌服装业战略布局谋定势成。近年来,都昌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紧扣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工作部署,围绕“10310”产业布局,推进制造业攻坚行动,有效促进都昌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高质量编制《都昌县现代轻纺产业发展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全力推动产业项目、深度推动产业升级、创新推动品牌创建。同时,还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大力发展“雁归经济”,吸引更多国内外优秀企业来都昌投资兴业,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万述幼重点介绍说,当前正在重点打造投资20亿元的都昌智慧物流产业园、规模达28万平方米的纺织服饰科创园,它们的建成投产将为广大中小纺织服饰企业提供全新产业平台,实现“拎包入住”的便利条件,让企业入驻省心、生产安心、运营舒心。
在政策措施集聚赋能方面,都昌出台《加快构建都昌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作方案》《都昌县制造业“10310”攻坚行动方案》,形成了以龙头骨干企业为牵引主力,以配套型项目为助力,强链、延链、补链、壮链,构建了前端纺纱、中端织造、后端成衣制造,上下游配套、线上线下联动的县域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全力集聚优势资源和要素保障,按照“产业公园、企业花园”标准和“低碳化、绿色化、标杆化”目标,加快调区扩区和腾笼换鸟,盘活闲置用地1068亩,打造承载产业发展的宽阔平台。
在区位交通优势方面,都昌南联五河,北通长江,位于京九大动脉、鄱阳湖航道交汇区,地处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地带,紧邻昌九城市群,多条高速贯穿全境,设有1个高铁站、4个高速路口,进入了省会“2小时经济圈”。建成年吞吐达2400万吨的都诚港务货运码头,都南高速公路完成工可招标,5000吨级鄱阳湖老爷庙公用码头、环鄱阳湖旅游公路、城东大道、疏港公路、都蔡路二改一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启动或建设中,融入南昌都市圈、长三角经济圈步伐进一步加快,都昌“双向开放、惠通四方”的交通优势将逐步转化为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胜势。
科技创新提质增效也是工作重点。都昌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深入实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2.0行动,整合集聚同类中小微企业,大力实施“工厂上楼”“机器上楼”,加快“个转企”“小升规”,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型升级。以富德士服饰、昌达羽绒、风都服饰等智能化生产企业为标杆,大力发展“服装业+互联网”“服装业+人工智能”“服装业+大数据”,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2023年,富德士服饰智能吊挂升级项目达产达标,营业收入近亿元,上缴税收986万元,达到历史峰值。
万述幼还介绍说,都昌始终把营商环境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纵深推进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全力打造“都昌事·都好办”营商品牌。深入推进“四抓四提升”专项活动,大力推行“入企检查事前报备”“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等制度,落实60项“首违不罚”、219项“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事项清单和“企业安静生产期”制度,为市场主体减免退缓税收2.01亿元,帮助企业融资贷款22.95亿元,兑现惠企政策资金1104万元。
对于都昌下一步发展所面临的突出挑战,都昌服装鞋帽协会会长曹达平表示,虽然产业基础较好,但是产业数字化水平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且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散。如何打造都昌服装产业的内循环形成合力,进一步优化供应链?协会也提出了都昌县服装产业数字化打造方案建议,针对相关问题与需求,建议都昌县设立“1+3+N”数字产业体系,即一平台(都昌服装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都昌县服装产业大脑)、三标杆(打造三个“智慧工厂”标杆)、N个数智化应用场景(针对微小企业,提供N个轻量化SaaS服务应用)。
随着消费者对服装品质和个性化的需求不断提高,以及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拓展,都昌县纺织服装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机遇。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强与国际国内市场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产业向更广阔的领域和更高层次发展,都昌县纺织服装产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蓄势待发。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