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集群动态 | 创造有质量的“新增长”!长乐纺织产业潜心升级打造“共赢链”

发布时间:2024-06-13  阅读数:18271

集群动态 | 创造有质量的“新增长”!长乐纺织产业潜心升级打造“共赢链”



做强实业,后劲十足。近年来,长乐纺织立足于全产业链优势,苦练内功,进一步增强抗风险能力,即便在纺织市场形势复杂多变,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的背景下,仍保持着稳中有进的高质量发展节奏,在当地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呈现回暖势头。

今年一季度,福建长乐纺织行业平稳运行,规上纺织工业总产值为417.12亿元。其中,化纤业产值197.87亿元;棉纺业产值140.49亿元;针织业产值70.16亿元。


数据背后,长乐纺织各产业运行情况如何?长乐纺织又是如何谋求转型升级,抢抓产业新增长点的?

从供应链到“共赢链”


作为传统支柱产业,长乐纺织产业形成了集化纤原料、化纤、棉纺、针织、染整、服装、纺织机械为一体,全链条的产业链发展格局。如今的长乐,已经走出了一条极具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子,即从供应链走向“共赢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关系也从合作深化为共生、共赢。


图片

作为全国最大的锦纶民用丝生产基地,长乐锦纶产能占全国的1/3。今年一季度,长乐锦纶行业实现良好开局。“由于下游织造企业开机率上升,锦纶行业一季度订单表现良好,锦纶价格呈上涨趋势。涤纶市场虽不如锦纶市场,但长乐的涤纶企业一季度开机率仍达100%,因为其生产的涤纶短纤、长丝可供给当地棉纺企业与针织企业使用。”长乐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郑建辉表示,长乐纺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保持着共生共赢的良性“生态”,当地经编(花边)企业的主要原料以涤纶长丝、锦纶长丝为主,从而带动了化纤、纱线产品的需求,上游化纤、纱线企业的不断创新,也为织造企业生产功能性、差异性产品提供了更多支撑。如此一来,完整的产业链不仅让长乐纺织实现了产销一体,还促进了上下游纺织企业技术、工艺的同步创新,形成了良性发展。

图片

一季度长乐棉纺业产值出现同比下降。对此,郑建辉表示:“数据下降源于统计基数的不一致。目前长乐拥有800万锭纺纱规模,整体生产保持稳定,但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不小。一方面受国内市场消费需求萎缩、旺季不旺的影响,纺纱企业订单下滑,产品出货缓慢;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山东、河北等地不少棉纺企业转型生产混纺纱,从而对以生产混纺纱为主的长乐棉纺行业造成了挤压。”

从供应链走向“共赢链”,长乐纺织一直在路上,今年也将继续推动建链、扩链、强链。

“印染是纺织品生产链中产品深加工、品质提升的关键环节,是承接产业链上下游生产的重要环节,但也是长乐的薄弱环节。”郑建辉介绍,长乐现有规上印染企业23家,代表性企业有东龙印染、力宏染整、德运科技等,大力发展印染行业是长乐乃至整个福建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因为做强印染不仅可以助推上游产业转型升级,还能有效满足终端消费者对穿衣提出的功能性需求。目前,福建省针对印染行业已经开启了专题调研。

从规模效益到科技赋能

创新,是长乐纺织发展壮大、逆势而上的最强动力,为企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近年来,长乐纺织业逐步从规模效益转向科技赋能,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形成了“向创新要效益,做高附加值产品”的共识。

“对健康、舒适的持续追求,让消费者对纺织服装的性能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纺织企业也意识到继续‘吃老本’是不行的,要做有科技含量的、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抢占市场。”郑建辉表示,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需用“高附加值”铺路。近两年,长乐纺织行业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聚焦专业领域发力,在研发创新上加大投入,突破核心关键技术,达到开拓新市场、增加新效益的效果。

图片

在打造高端差异化产品思路指引下,福建永荣锦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荣股份”)形成了“三根纱”核心产品,即“锦康纱”“锦逸纱”“锦生纱”三大系列,2023年,“三根纱”销售额同比增长25%。与此同时,永荣股份还加大了绿色可持续产品研发,去年推出的E-SUNLON爱赛纶消费后再生纤维,利用化学法旧衣再生技术制成,兼具可再生和环保特性;研发的CiCLO生物降解锦纶6纤维,将生物降解性能有效融入时尚设计中。

从“做一根尼龙绳”起步的恒申集团,多年来积极向产业链上游进军,努力掌握产业链供应链核心环节,占据价值链高端。去年,恒申集团申远己内酰胺四线顺利建成投产,为恒申年产100万吨己内酰胺一体化产业战略填上了最后一块拼图。这意味着,恒申集团已建成全球唯一完整布局“锦纶-6”八道产业链的产业园区。

图片

“我们绝非单纯从锦纶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一个环节,而是要实现从化纤到化工的行业生产力跃迁,这是一个要求技术不断创新的过程。”恒申集团董事长陈建龙表示,近年来,企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成功开发多种差异化、高附加值纤维,立足锦纶6,企业不断向上突破,打通并建成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锦纶6全产业链,在主业发展完善后,依托产业园区资源优势,瞄准高端精细化工产业,布局发展新材料五大赛道,即拓展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改性新材料、生物制造新材料、环保再生新材料等,实现传统化纤化工材料向新材料的延伸。

福建长源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源纺织”)今年推出的抑菌防臭纱线、聚乳酸纱线、石墨烯系列纱线、抗阻燃涤纶纱线以及抗阻燃莱赛尔纱线等新品,投放市场后反响热烈,订单纷至沓来。

“我们研发的新品纱线,均采用了绿色、环保的生产工艺和材料,符合现代消费者对健康、环保、舒适的需求。新品毛利率相比之前的产品提升了30%。”长源纺织总工程师施宋伟介绍,抑菌防臭纱线采用了独特的抗菌技术,能够有效抑制细菌滋生,保持织物的清新和卫生;石墨烯系列纱线具有保暖、抑菌功效;聚乳酸纱线可实现生物降解,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这些新品的热销不仅为长源纺织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纺织行业的地位和影响力。

图片

走高附加值创新之路,长乐纺织坚定不移。依托恒申集团、永荣股份、长源纺织等41家纺织功能新材料链主企业引擎驱动作用,长乐重点发展高性能纤维、功能纤维、差别化纤维、纱线和高技术纺织面料。目前,恒申集团年产10万吨改性工程新材料项目、永荣锦逸公司年产10万吨高性能低碳循环再生、原液着色、功能性锦纶纤维智能化项目、长源纺织功能性新材料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项目、立源科技涡流纺纱项目等多个重点项目正在建设中。

项目的顺利推进,自然离不开当地政府“有形之手”的积极扶持。对此,郑建辉表示:“只要是有潜力的项目,政府都会在用地方面给予保证,企业上新项目之前,我们也会调查,项目生产的是否是高附加值产品?未来是否有应用市场?如果是同质化产品,我们也不会提供用地上的支持。”

从“信息孤岛”到乘“云”而上

加快促进数字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加速纺织企业“智改数转”,是当下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工作。在这方面,长乐纺织敢为人先,通过构建前沿的大数据平台,助力纺织企业实现弯道超车。


“为全面推进纺织行业的数字赋能,长乐区积极构建‘智慧大脑’,先后建成了长乐纺织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辅布司’长乐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以及福建联通工业互联网平台。”长乐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王利琴介绍,长乐纺织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已接入613家纺织企业,连接设备8956台,拥有15大应用场景,涵盖化纤、纺纱、织造、染整等多个纺织细分行业;“辅布司”平台目前已有全球3万多家企业客户注册,服务长乐200多家花边企业,覆盖近60%的经编(花边)产品,每月承载超5000万米的蕾丝花边产能,合作纺织企业超过1000家;福建联通工业互联网平台帮助凯邦锦纶、长源纺织、金源纺织等10余家企业打造了5G工厂标杆示范项目。


一方面是政府的支持和推动,另一方面是长乐纺织企业自身的积极意愿和内驱动力。


图片


福建金源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源纺织”)是当地棉纺企业中较早将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在生产车间中的企业。“建设5G智慧工厂,打造智慧化、柔性化供应链,这对纺织企业来说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和‘抢答题’。”金源纺织董事长郑洪表示,过去,企业生产设备相互“孤立”,设备数据难以反馈指导生产,精细化管控难度大。现在,数据“孤岛”被打通,生产、包装、品控等各环节都发生了变化,企业真正实现了借“数”升级、乘“云”而上。


图片


今年1月,福建东龙针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龙针纺”)上线了5G+经编花边瑕疵AI视觉识别检测系统,由“AI质检师”在纺织车间给产品“ 找茬”,瑕疵识别准确率达95%以上,实现了实时、高效、精准的纺织品瑕疵检测。


“该系统以东龙针纺蕾丝花边面料为基础,由中国移动、华为公司主导开发,充分结合了5G高速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东龙针纺副总经理许我发介绍,5G网络的高速传输和低时延特性,让该系统能够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分析和反馈,帮助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面料检测质量。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瑕疵检测更加智能化、自动化,有效减少了人工干预和检测误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AI在线检测还可以为企业的研发和工艺改进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大量的数字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产品的质量状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点,为研发和工艺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要加强合作联动,引入优质资源,为长乐纺织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促进企业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云化的转型升级,推动完成纺织行业249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任务。”谈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郑建辉表示,要以此形成基于企业共性的标准化、模块化产品与服务,推动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以点带面形成辐射带动作用,实现纺织重点地区整体数字化水平提升。


信息来源:中国纺织报




编辑/王昕彤

校对/赵婷婷

审核/张海燕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