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
与住宿、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不同,生产性服务业是十分年轻的产业。它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而是将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入制造业,并贯穿于制造业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促进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生产性服务业为什么重要?这在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的“微笑曲线”理论中有着生动的呈现。微笑曲线中间是制造,左边是研发,右边是营销,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本身附加值反而最低。如何向曲线两端攀爬,实现制造业升级?生产性服务业是关键。我们再把视线放到全球来看,欧洲GDP的构成里78%是服务业,其中一半是生产性服务业,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则高达50%,中国目前的占比只有约20%。在业内人士看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空间巨大。作为制造业重镇的重庆,看准了这片巨大的蓝海。
新西部 新制造 新服务
不久前落幕的第六届西洽会,突出新时代新西部大背景,聚焦推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来自40个国家(地区)、国内27个省(区、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近1800家企业、机构参展参会。展会期间,现代物流、软件信息、检验检测等12场专题活动,从不同细分领域诠释着“新服务”的关键词。签约成果中现代服务业的成色也很足。签约项目58个,正式合同额达884.2亿元。
重庆抢抓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机遇的决心有多大?有一个细节不容忽视。2024年西洽会的主题,由此前的“走进西部 洽谈未来”,直接变更为“新西部、新制造、新服务”。三个“新”字,背后的逻辑是:通过进一步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赋能新西部高质量发展。而深度融合的关键点之一,就是生产性服务业。在展会之外,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催化剂”作用也正在各个领域显现。
擦亮重庆创造“金字招牌”
在重庆鼎工机电的工业设计中心,一款全行业首发的三燃料便携式静音变频发电机,是不久前推出的新品,以大功率、小体积、高颜值深受市场青睐,三个多月销量超过5000台。工业设计赋能,企业有10个系列上百款产品畅销市场,远销68个国家和地区。重庆鼎工机电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卢劲波告诉记者,工业设计赋能的效果是非常直观的,他们从原先的行业跟跑变成现在的行业领跑,每年都有20多款应用新技术的新产品推向市场,带动销售收入增长2倍以上。
作为全球“设计之都”,重庆目前已累计培育11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07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两级工业设计中心设计产品的销售收入累计超3500亿元。重庆工业设计产业城、重庆工业设计总部基地等产业园区汇聚。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生产性服务业处处长李樾表示,到2027年力争建成15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50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设计服务收入突破100亿元,带动全市相关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万亿元。
2023年,重庆生产性服务业主要行业增加值6873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22.8%,虽然增长较快,但是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较,还有很大的潜力空间。重庆的目标,是力争2027年将生产性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0%。
为了加快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重庆这半年动作频频,尤其是最近爆出的几大利好,备受外界关注。5月12日,2024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上,国际新能源汽车品牌中心落户重庆两江新区。这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中心、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在北京之外设立的首个新能源汽车品牌中心。5月30日,重庆市技术转移研究院揭牌。作为重庆市重要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这个研究院的职责,是构建贯穿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提升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成果的输出能力。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总经济师、研究员余贵玲注意到,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正会同相关部门起草《重庆市加速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在她看来,重庆可以以此为契机,突出“三个导向”,促进构建优质高效、布局合理、融合共享的生产性服务业新体系。一是要突出“融合互促”导向,构建优质高效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加快推进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建设,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二是要突出“特色集聚”导向,构建布局合理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绘制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地图。中心城区重点是提升服务能级和辐射功能,集聚科技研发、生产性金融、软件信息等价值链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渝西地区重点是推进两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业设计等;渝东新城重点推进集聚发展,突出现代物流、低碳环保等;山区库区重在激发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发展产业电商、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三是要突出“开放改革”导向,提升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活力,高标准建设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加速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落实重庆新的时代使命和战略定位的内在要求,也是山城先进制造业高位进阶发展的“新引擎”。深化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意识,抢抓发展机遇,找准小切口、着力点,以超常规力度推动,我们期待着,一个辐射力大、附加值高、品牌优势强的生产性服务业生态圈,在巴渝大地迎来更璀璨的绽放。
来源:重庆广电第1眼7月1日报道,记者:吴春春、吴静、尹力、李波、袁媛、陈力。原标题:《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擦亮重庆创造“金字招牌”》。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