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双龙健制衣撑起胡集乡村繁荣 ——省服协会长李刚率团实地考察郸城县巧媳妇工程

发布时间:2019-03-30  阅读数:11046

土办法,洋办法,能解决问题的一般都是好办法;大产业,小产业,无公害,不污染,能让老百姓体面就业劳动致富的大多都是好产业。乡村振兴,巧媳妇工程在行动! ——李刚会长

——

3月28日,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李刚、副会长刘继祥、常务副秘书长张艳一行应邀到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胡集乡郝寺村的“河南双龙健制衣有限公司”实地考察调研。穿过一片花海,看到一个实实在在深入到乡村的大工厂“河南双龙健制衣公司”。

2015年8月份,该公司从江苏南通转移到郸城,其总部位于江苏省如皋市,于2015年3月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上市,公司拥有美国TARGE零售商和国际知名品牌,产品出口美国、加拿大、迪拜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年销售超10亿元。胡集分公司总投资1500万美元,占地面积50余亩,厂房面积26000平方,现有员工580人,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税收可达400万元,2018年产量380余万件,发放员工工资3000万元。2018年员工平均工资45000元,最少的30000多,最多的七、八万。扶贫攻坚发展产业,精准到户引领脱贫,员工居家最远的距离工厂不到十公里,最近的只有百十米。夫妻俩、姊妹俩、父女俩、妯娌俩、连襟俩、叔侄俩、爷孙俩、一家三口比比皆是,管理人员实现了本土化,除了南通总部2名技术指导,其余管理者24名全部是本地人,成为扩大当地群众就业,促进产业兴旺,经济繁荣的典型。

董事长邵海建介绍:河南双龙健制衣公司与8个行政村208户贫困户签订了到户增收项目合作协议,安排40多个贫困户务工人员在厂里上班。对缺乏技术的贫困人员优先免费进行岗前技术培训,劳动力不足的贫困人员可以到公司免费领取针线、布料在自己家中加工服装。公司采用量身定制型分龄分组管理,下一步开始成立爱心车间,专门为需要接送孩子的农村妈妈打造时段性工作便利。


扶贫车间里缝制组长丁学习和丁小妮兄妹俩和爸爸都在这个服装厂当工人,哥哥丁学习向李刚会长讲到:“我和我爸一月四五千,都没我妹妹挣得多,因为我妹妹喜欢加班,等孩子大一些了让我媳妇也来这里上班,这里环境好、老板好、离家还可近,挣钱不比在外边挣得少,我们可开心啦”!

缝制组长杨留兰:“俺家距离这个村8公里,骑车十几分钟就到了,我每月工资四五千,老公在楼下整烫组也挣四五千,俺俩每月万吧块,在这里工作四年了,现在我家表妹、堂妹、表姐、堂姐、侄女十几个亲人都在这儿工作。政府真好,巧媳妇工程真好”!


辅工车间员工,75岁的王玉霞与媳妇、孙子、孙女三代同厂做工,激动地拉着李刚会长说:“不干哪来好日子,幸福都是干来的,老板为啥那么有钱还投资厂,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力量。我在服装厂里剪线头,一月工资一千多,不给儿子孙子添麻烦,每天开开心心来上班,可好了”!


贺省勤:我和我老公原来都在江苏双龙健公司上班,2015年老板为了照顾到我们这些外地员工家里留守儿童和老人,把工厂开到咱村旁边来了,我也跟着回到家门口了,现在在家上班,既能挣钱又能顾家,我能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小孩,老公也能在总部安安心心的干自己的事业了!


李刚会长讲到:几十年来,沿海地区服装产业的主场都在县镇、在乡村。也因为产业发展的好,这些服装名镇与北方的县市比较起来,无论是城市规模、建设、管理,还是财政收入,乡镇倒更像现代化的城市,我们的县城却显得几分寒酸。足见产业兴旺才是乡村振兴发动机、铁抓手,更是老百姓可持续致富的摇钱树。邵海建董事长感慨道:我转移到河南,遇到一个好的行业组织,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是一所水准超凡的引领河南服装行业转型升级的大学校,是一台功率无限的驱动河南服装产业发展壮大的服务器,是一座容量超大的助力河南服装行业飞速前行的加油站。

这些年来,李刚会长一直倡议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实施“巧媳妇工程”,支持现代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号召行业企业把产能下沉到村庄,帮助村民就近进工厂,放下农活当工人,让大部分人从小农经济中解脱出来,学门技术,当个新时代合格的产业工人,背靠大公司,月月领工资,每周能休息,老年有保障,体面工作奔小康。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各级党委政府和行业企业的支持,河南服装迈向万亿产业指日可待!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