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意两国时尚产业的精英汇聚一堂,这是源于过去、现在和将来,基于我们业已形成的合作成果以及正在形成的战略共识。
首先,两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合作基础坚实稳定。
2018年,意大利是欧盟出口中国的第三大国,出口品类主要集中在机械、交通配件,时尚纺织和家具业。2018年意大利对中国出口总量增长了22.2%,其中时尚和纺织占据了总量的13%。同时,中国对意大利皮具和配件的需求以每年20%速度增长。
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日益增长的购买力是意大利时尚产业发展的巨大动力。据意大利投资银行Mediobanca统计, 意大利奢侈品品牌33%的消费者来自中国。基于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意大利政府在2017年8月成立“中国任务小组”,以进一步巩固与加强两国在时尚产业领域内的商贸关系。
其次,两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合作资源高度互补。
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区和所谓的“传统”部门是意大利制造业体系中相互联系且同等重要的三个方面。它们从不同角度共同勾勒出了意大利产业经济的大致轮廓与重要特征: 在生产组织形式上高度基于中小企业,在结构布局上以拥有众多产业集聚区而闻名于世,在产品结构上高度集中于包括服装与时尚、家庭装修装饰、自动化与机器设备、食品饮料四大制造业门类。
与其他国家不同,意大利能够成为国际时尚中心之一,很大程度源于其具备一个模式独特的时尚业。意大利时装业的显著特色,是将产品开发、新材料、新技术、新社交方式、名流、传统及艺术无缝地合成,家族元素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是意大利时尚的重要特征。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产业结构具备了相近的特征,如:中小企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高密度的分布特征,以及产业集群作为产业经济的重要细胞机体,以区域发展的形式集聚、分工与高度协同。
唯有生产、设计、营销与传播各个环节的“各择其优,高度一体”,才能释放强强联手的价值“倍增效应”。互惠、互利、互联、互通,这是我们加强合作的一份“初心”。在这里,我希望抛出问题,让我们共同来寻求最佳的、系统的、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可以设想的是:未来,是否可以加强两国产业集群的跨区域和跨行业之间的资源互补与横向链接?是否可以加速意大利产业集群的创意设计能力与中国产业集群生产制造优势之间的价值叠合?是否可以让意大利的精湛工艺嫁接中国成熟的商业品牌、庞大的消费市场以及线上与线下不断融合的商业渠道?
再次,两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合作方向路径清晰。
从产业定位来看,中国纺织工业正在向“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和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实现积极的转型与提升,我们期待与意大利时尚产业展开更多深入的合作。
第一,从“科技”的维度,锁定“智能制造”与“智慧零售”,完善时尚产业面向新时代的战略合作。
从智能制造来看,《中国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培育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定位为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大规模定制发展趋势体现为:定制流程模块化、定制场景虚拟化、全品类定制平台化、互联网+智能制造一体化。
从智慧零售来看,中国时尚品牌在零售行业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发展,依托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建立垂直纵深与横向一体化协作关系,正在积极推动商业数据在产供销全流程的打通与共享使用。
未来,我们希望锁定智能制造与智慧零售两个领域,从供给侧和需求侧,运用信息技术、现代设计方法、标准技术、敏捷制造及柔性制造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通过组织结构和制造过程再造,以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和速度,探索小批量、多品种市场定制任意数量产品的生产模式,探索智慧、便捷、流畅、有趣、交互的智能零售体验。
第二,从“时尚”的维度,聚焦新消费人群和需求变迁,加强时尚产业面向新消费的战略合作。
从消费人群来看,中国主力消费人群正呈现年轻化趋势。从网络消费来看趋势更为明显,我国网络消费者中,10-40岁的消费者占到75%。男性精致、女性炫酷、“中性风”等都彰显着新一代消费主力的不同。应对市场变化,国内服装品牌开始走年轻化路线。另一方面,细分市场成为价值来源。育儿观念的改变与二胎政策放开,为中国的童装行业快速发展创造了机遇。
从消费趋势上看,中国时尚产业的消费者从关注价格向关注品种、品质、品牌转变,健康消费、品质消费、绿色消费特征进一步突出。艾瑞咨询等发布的《2018 新消费崛起趋势白皮书》显示,新时代年轻人个性化需求崛起,更加追求个性和自我,需要独特的品牌文化彰显拥有者与众不同的气质。
未来,我们希望聚焦新消费人群和需求变迁,扎根不同产品的细分领域,立足于全球视野下,本土流行趋势和消费者生活方式的“融合式基础研究”,共同推动产品的创意研发、文化内涵与交互式设计, 以技术和审美“攻心者为上”,充分拓展时尚产品的高附加值。
第三,从“绿色”的维度,推广绿色供应链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护航时尚产业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方面,以中国纺织服装产业为核心代表的中国时尚产业,在不断强化与提升绿色生产能力,持续推动行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目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成立了“中纺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节能与综合利用标准化工作组”,以不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另一方面,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在社会责任建设方面得到了持续的深化,人本责任、环境责任、市场责任建设成效显著,有力推动了行业多维责任共治。2019年4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在越南发布了中国首个基于海外投资生命周期的负责任投资指引——《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负责任海外投资指引》,帮助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和投资目的地。碳、水和循环再利用管理平台使社会责任管理工具不断丰富。
未来,我们希望围绕绿色生产,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实施时尚产业生产的全过程污染控制,越来越多的意大利时尚品牌能够加入到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与社会责任实践之中,共同推动绿色的时尚、令人尊敬的时尚、面向未来的时尚。
任何一种时尚文化,无论产地与起源,都不可避免地经历从边缘到主流、从小众到大众、从草根到精英的进化过程。正如著名学者亚历山德拉·诺沃赛洛夫(Alexandra Novosseloff )所言:“所有高墙的最终命运都是变成旅游景点”,全球时尚供应链的网络,在取代传统地图划分的有形国界。时尚的本质是消弭和再造,我们的现实责任是——构建平台,加强对话,协同资源,跨越边界。让我们之间的能量,加速流动、汇聚,融变,升华,以构建自身文化巨大的包容性和丰富性,实现“国家之强、企业之赢和人民生活之好”!
我们期待中意时尚产业的合作,可以催生一系列叫人心动、欲罢不能的奇妙时尚化学反应,不断释放魅力与远见,智慧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