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服装产业助力强县
全国有2000多个县(市),GDP超1000亿的有20多个,其中:江苏15个,浙江8个,昆山、江阴已经成为GDP总量达4000亿级别的经济大县,张家港、常熟等县级市GDP都接近3000亿元。江、浙地区这些超千亿级经济大县,无一不是制造业强县,无一不是纺织服装大县,无一不是人口净流入大县。尽管他们已经实现了经济繁荣、服装产业强盛,但仍然高度重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因此,大力发展制造业,千方百计留住劳动力,改革、加强职业教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应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
然而,我省除了郑州、洛阳,其他再没有超4000亿GDP的地级市,3000亿元GDP总量也是中西部地区许许多多地级市达不到的。黄淮地区7市,周口市有8个县市,南阳有12个县市,信阳有8个县区,驻马店有8个县区,商丘有8个县区,这些河南近半数的县区,基本都没有制造业大县,也没有纺织服装大县。我省的一些县区虽然也把纺织服装列为主导产业,但他们更以税收论产业,因而,不能真正从根本上把纺织服装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进行打造。
服装产业快速富民
服装产业时尚、科技、绿色,市场容量大,导入难度小,吸纳劳力多,带动能力强,不污染、不冒烟、富百姓、富财政、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运行、稳社会,太阳不落,产业不衰,是积累人气、财气、洋气的民生产业。“一台缝纫致富一家人,万台缝纫机就是一座城。”以沿海服装产业的经验,服装工人每年人均产值至少70万元、人均税收2万元, 1万名服装工人就能创造年产值70亿元、上缴税收2亿元。我们可以通过打造服装主导产业,整合培训转化农村劳动力资源,增强产业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吸返能力,按照沿海服装企业的标准减半,若安置1万人就近就地在服装企业就业,就能为县域经济增加年产值30亿元、增加税收1亿元。倘若动员整合培训转化数万、十数万农村留守妇女和返乡务工人员成为服装产业工人,那将为县域造就一个多么巨大的时尚、科技、绿色产业、长盛不衰的民生产业!
借助当前沿海服装产业快速向中西部转移强劲东风,发挥我省农村留守妇女众多,劳力资源充沛优势,在全省农业大县、人口大县、贫困大县、经济弱县加快启动乡村振兴“巧媳妇工程”,对于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收到搭锯见末、开工见钱、立竿见影的效果。
服装产业助推繁荣
香港、台湾、新加坡等曾经的国际经济重镇在经济起步阶段,是从服装贴牌开始,一步步走上时尚名都的宝座。国内经济大省江、浙、粤、闽、鲁都具有规模庞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极强的服装产业。广东纺织服装业年产值高达1.7万亿元,产能占全国的20%,服装特色乡、镇有50多个,每镇服装企业数千家,吸纳就业数万人,有一大批自称的“童装书记”、“牛仔镇长”。譬如:广东新塘镇是全国闻名的牛仔之乡,拥有2600多家牛仔制衣及相关企业,年产牛仔系列服装8亿件,占全国总量的30%以上,是全球最大牛仔服基地。全镇牛仔服相关从业人员达80000多人,带动了城市建设、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蜚声海内外的“服装名镇”虎门,拥有服装服饰注册商标5万多个, 2200多家服装生产企业,1000多家配套企业,900多亿的年销售收入,近600亿的GDP,90多亿的税收,有候机楼,有高铁站,有文化广场,一个镇上三个公园,三十多年围绕一件衣服做文章,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虎门没有农村人、城市人的分别。所以说服装这个东西,一台缝纫机,它能支撑一家人,万台缝纫机就是一座城,更不要说10万台是什么概念。江苏省纺织服装产业年产值达1.5万亿元。常熟市服装产业是众所周知的支柱产业,一个县级市的GDP早已达到了2000亿元;沿海经济发达的天津、上海、大连、烟台、威海、青岛、南通、盐城、台州、温州、厦门、泉州、深圳、广州、佛山等,无一不是服装大市。他们的服装大县、服装大镇数不胜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河南是劳动力资源大省,是发展类服装劳动密集型先进制造业最具竞争力的地方,沿海发达地区普遍由服装产业做起快速走向经济腾飞的先例应是我们认真学习的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