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钱德虎
就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7月2日,商务部发布了《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9》。据报告显示,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的出口总额从2015年的336.5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944亿元,年均增速达60.5%。报告中专门还提到——“有波司登、森马、李宁等国产服装品牌将国内网络零售模式成功复制海外,成功助力‘新国货’出海。”
无独有偶,十天前中国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李魁文也专门强调了跨境电商的价值。他表示:“作为新型贸易业态,跨境电商凭借其线上交易、非接触式交货和交易链条短等优势逆势上扬,为外贸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发挥了积极作用。”
回顾跨界电商的十余年历史,在发展的早期它以3C数码产品交易为主,而最近几年,服装时尚电商出海渐渐兴起,逐渐成为趋势。这一切可以用“天时、地利、人和”来形容:
天时:中国本土电商市场进入成熟发展期,线上流量红利正在衰减: 国内互联网行业已经步入成熟稳定增长期,渠道获客成本日益提高,时尚电商企业日益感受到增长的瓶颈及成本的攀升,出海拓展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成为企业谋求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引擎。
地利:中国是轻工业大国,无论是服装、饰品、还是鞋帽,均拥有从设计、布料和成品制造到仓储物流的制造产业集群。国内电商的快速发展、成熟,也促使服装服饰供应链不断迭代,具有小批量生产的快速响应能力。
人和:20年来中国高校扩招: 培养了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工程师、外语外贸人才,源源不断为跨境电商行业扩招输送新鲜血液,让跨境电商不断升级打法。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美国是中国时尚电商出海最主要的目的地,是一块绝对不能放弃的战场。美国总人口规模达到3.3亿,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万美元,这是庞大且有购买力的消费人群。据谷歌与德勤联合发布的《中国跨境电商发展报告》显示,作为时尚消费大国,美国20%的线上零售来自时尚品类,总规模在1200~1500亿美元之间,同时它的年人均时尚消费金额约为1,123美金,这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
从购买方式看,美国消费者也有个显著的特点——60%的时尚电商市场份额来自于DTC
数据来源:《中国时尚跨境电商发展报告》
1.0到2.0,DTC模式的三个阶段
DTC全称Direct-to-Consumer,是指品牌创立之日起即完全通过自建的互联网线上销售平台接触消费者完成销售的运营模式。
根据美国用户的情况现如今DTC企业逐渐成为主流,但早期中国企业出海大多选择诸如于亚马逊、eBay等第三方平台作为起点。初入人生地不熟的市场,这种选择是最省事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下面三种挑战则渐渐浮出水面:
平台内的流量越来越贵;
难以从平台获得用户的核心数据、无法开展消费趋势洞察和对用户进行深耕;
缺乏自主性,不利于品牌营销。
隔着一整个太平洋,中美两国的电商的环境是不一样的。相较于中国,美国第三方电子商务的集中度呈现着一种较为分散的状态。据Euromonitor统计,2019年美国以亚马逊和eBay为代表的交易平台占全美电商份额约41%,除去这两家之后的十大电商品牌交易份额总计不足20%。而在中国,阿里、京东、拼多多三家则占据的市场份额达到了77%。
而在消费者层面,美国用户又非常习惯通过搜索发现品牌,并在这些独立站上完成购买行为。
时尚产品零售环节的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最终的成交情况,标准化的展示风格无法满足时尚产品的个性化展示需求,不利于抓住消费者的眼球,提供足够多的细节以支撑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中国不乏DTC企业,最早的一批时尚DTC企业出海至今已经历十余年。谷歌与德勤公司走访了多家年成交总额超过1.5亿美金以上的女装、泳装、母婴、饰品等中国企业,回顾了它们不同发展阶段与规模的出海策略,总结了企业出海的三种阶段模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为基石的组织架构与信息系统;
作为中流砥柱的产品、用户、渠道与供应链;
作为长久增长引擎的品牌。
-
品牌精神:简明扼要地概括公司的品牌故事;
-
品牌目的:传递公司使命以及要帮客户完成的目标;
-
品牌组件:从产品、供应链、渠道、用户等各个维度来支持公司完成品牌目的;
-
品牌形象:将自己的品牌特征和精神去和客户建立情感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