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一线 走基层
8月13日,由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张艳带队,协会服装产业研究所一行赴河南省民政厅对口扶贫的商丘市虞城县吴洪口村,与驻村第一书记陈景宇、张博、村支部书记徐家勋、村委会主任任广现、支委委员徐金光、妇联主席刘慧芳就产业扶贫助推乡村振兴进行座谈并调研。
陈景宇书记对张艳秘书长一行到吴洪口村表示感谢和欢迎。他指出,虞城县吴洪口村是2015年由民政厅进行结对帮扶。2018年投资建设了2个扶贫车间,引入服装生产、床垫和食品3个企业,全村劳动力安置目前涉及有8个产业,也培育了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实现了三产全覆盖。近5年时间,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驻村工作队积极发挥先锋作用,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增收,吴洪口村已经实现脱贫出列,贫困户增收明显,村民对帮扶工作满意度很高。
吴洪口村目前共有农户691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4户,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本村到2020年9月份所有贫困人口均可实现脱贫。
村委会主任任广现介绍,吴洪口村目前在家的可用劳动力大概有500余人,且居住集中,大部分都是在从事服装行业,有一定服装业加工的基础。
下午,张艳秘书长及省协会服装产业研究所工作人员在陈景宇书记、任广现主任、妇联主席刘慧芳的陪同下,走访调研吴洪口村的服装扶贫车间。
据了解,吴洪口村服装加工扶贫车间引进的服装企业,采取短期用工、季节用工、临时用工等多种灵活方式,安置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巧媳妇”在家门口就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另外,多家民间“巧媳妇”自行组织的服装车间也成为该村的一大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在本村尤为明显。
协会一行深入村头农家,与当地“巧媳妇”深入交谈,了解“巧媳妇”们的工作、生活状况。“巧媳妇”们边做衣服边聊天,她们表示,以前都在外地打工,与家人聚少离多,自从有了服装企业入村,不出家门就有工打,技术熟练之后也有不错的收入。
她们畅言“这是一件能打发时间又能赚钱的好事”。55岁的徐女士说,“家里上有老人下有孙子孙女,我的几个儿子儿媳都在上海做外卖员,每月平均收入5000元,但消费水平太高,一年也不一定能回来一次,如果他们都能回来在家门口就业我们就皆大欢喜了!”
近60岁的刘大娘每天都要到服装厂工作几个小时,她很知足地说“缝制的工作累不着人,家门口干好农活基础上还能赚点零花钱,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
李刚会长曾经说过“若非家乡无工打,谁愿背井离家乡”。
调研中,张艳秘书长指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劳动力来源地转移已是必然趋势。我们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努力,把工厂建到村口,让外出务工人员就近就地就业,让他们“上能照顾老人,下能教育孩子”,这就是我们持续坚定不移地发展巧媳妇工程的目标。
张艳秘书长表示,吴洪口村有一定的服装产业发展基础,村内有相当一部分服装产业工人具有相关工作经验,有着良好的服装产业发展前景。省服装行业协会将全力以赴支持吴洪口村打造服装产业扶贫示范村,让“巧媳妇”们劳动致富,从而带动周边村镇产业扶贫,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重点,通过快速导入产业,为实现河南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行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