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下午3点,温州市服装商会八届一次理事会在温举行,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企业如何应对产业大变革,特别是后疫情时代温州服装业该如何走向?
在理事会开始前,商会特别邀请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陈大鹏,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院长、浙江服装协会会长冯德虎,围绕“顺势内循环,产业新机遇”的主题为与会理事们做主旨演讲。

第一、以更坚定的信心迎接挑战。再苦再难信心不能丢,用温州人的精神力量,扎实产业基础,健全产业链,政府也将积极为服装区域品牌赋能。
第二、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目前不少企业智能化技改成效明显,企业要通过机器换人,告别落后生产设备。政府会为有需要的企业提供免费诊断服务,并提供15-30%智能改造补助。

论坛结束后,温州市服装商会八届一次理事会顺利召开,商会秘书处汇报了上半年行业情况及下半年重点工作计划,对会长班子分工进行介绍,讨论通过增补副会长候选人名单,温州市外贸服装商会会长吴爱微和温州市拉链商会会长杨育才新任商会八届副会长一职。

一、市场本身没有丢失,而是怎样在疫情下争夺市场,技术创新才是根本,是最长久的基础。
二、壮大温州的产业联盟,增强本地市场能量。温州人在全国各地共有200多万人,268个地级市商会,让在外温州人成为传播的纽带,这在营销网络上可做文章。
三、发挥商会在行业内的作用,服装商会目前的工作格局非常好,总会、分会、专业委员会分工明确,近几年推出时尚定制这个品类,商会发挥了积极作用。




现在森马更多投入在年轻群体,创新项目等上面打造,对企业来说最重要是组织结构能力,森马现在的HR来自宝洁公司,数字化高管来自微软公司,在人才上投入非常大。
大咖主旨演讲

在淘系品牌中,服装的成交额增长了74%,主要还是女装在拉动,男装、童装、运动、休闲在淘系品牌回升还未达到预期。
目前行业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滞销压力大。国家统计局1-7月份服装规上企业13160家,比去年有所减少,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6.28%,行业平均利润率是4.21%。
今年的压力和困难,跟疫情有关系,但实际上近几年市场和产业处在大变革之中,疫情是压力的叠加与冲击,来得很突然,疫情像台风一样初始影响大,过后会慢慢修复的,但是唯一不会改变的是大变革的时代。
01
消费需求发生结构性变化
消费者对生活方式、时尚认识的改变。对服装行业来说,消费变革是最直接的,冲击也是最大的。从原来产品的消费到现在享受生活,从原来同质化到现在的个性张扬,从原来物质的消费到现在精神愉悦的消费,个性化、品质化、风格化、价值化,多元文化的诉求,越来越年轻化。年轻一代对生活理念,时尚理念的要求完全不一样。中国服装市场有3万亿的体量,市场体量很大,增速放缓是必然的,不可能像以前一样每年20%的增长。
02
消费者的需求和以前不同
最大推手是互联网,推动整个市场商业变革。平台,社群,直播等等,包括数据化、智能化等所有模式都在变,不断推动商业更新。所以对很多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企业来说,面对这个变革时候,我们显得有些传统,现在新兴发展起来的很多服装,之前有做it的,有做新技术的,他们没有既定模式,没有包袱。现在的消费者变得看不见、摸不着,虽然过去这几年我们企业一直都在调整,转型升级,但的确不容易,我们在多种困难问题调整叠加的过程中发展,尤其在今年疫情下。
客观来说,服装产业是完全市场化的行业,不断通过创新变革,走到今天,这个过程中痛苦、困难不少,但是我们风雨兼程走到今天,成为全世界最大体量的服装产业。
希望各位首先对行业有信心。服装是基础性消费产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永恒的。
国务院测算,到2024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会超过1.4万亿美元,会迈入高收入经济体门槛线,所以服装产业的内需市场是巨大的,如何抓住结构性变化?抓住细分的市场?抓住消费者对品质品位的更多追求。
03
新兴技术发展带来的改变
这也是为产业解决问题带来工具,以前有些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以后通过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能够解决,带来整个产业效率的提升。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的大变革之中,对我们行业来说是一个重大机遇,市场的潜力依然是巨大的,最核心的是我们能否抓得住?这是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市场一定会进行洗牌,适应变革,主动变革。
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能否深化改革,对所有产业、企业都一样。每位企业家及从业人员,首先要在理念上充分认识到这是一个数字经济的全新时代,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要去对标新时代的要求,是否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要求,整个产业在资源的组织方式和市场的连接方式都在发生重大的调整与变革。
这里有三个方面:
一是更加柔性、多元的供给体系。今天以智能装备和工业互联网为核心,我们生产的物理系统和信息系统正在快速融合,服务制造,互联制造,个性化定制等等都在深入发展,产品的供给一定会走向更加柔性与多元,这是市场的要求,不像原来那样批量生产后等待市场消费。如何用规模化的方式制造个性化的产品,这背后就是数据驱动,让供应链更加柔性,精细链接。
二是更加充分的市场链接。交易的数字化,数字经济正在推动与全球市场的连通,可以让企业实现更为深入的市场触达,更加直接的消费者交互,更加高效的转化和更加精细的服务。依托大数据,可以更精准得获取用户画像,实现供需的匹配。以交易数字化为基础,线上线下在不断得融合。
三是更加高效的资源协同。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企业形态,业务流程,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变革。在数字驱动下,组织结构更扁平化,网络化,管理决策也从原来靠直觉走向理性,企业和市场的联通在不断得深入。效率的获得从原来的内部延长到外部,怎样做到内部的柔性,外部的协同。企业可以用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范围实现资源要素的集聚。
所以从这三方面来讲,大家也能感受到,整个产业的生态在发生重大改变,技术带来产业的改变,这是基于消费市场的变化。企业如何在此生态下适应与重塑?
对此,我为大家提出五个方面的思考。
一、聚焦自己的核心能力
企业的长项与核心能力是什么?企业的独特性、差异化体现在哪里?研究消费变化,深挖消费需求,如果企业制造优势强的抓制造升级,终端优势强的抓终端变革,用好自己的优势,温州这几年都在抓优质制造,时尚定制,效果非常好,对企业来说,要去做基于核心能力上的变革和提升,更专注,更深入,升级产品,而不是大规模扩张,做长期价值的塑造。
最近参加了九牧王在上海的新品牌战略发布会。九牧王是31年专注裤业,今年重新定位品牌战略发布:全球销售领先的男裤专家,以前觉得专注裤子不行,要多品类发展,结果没有做好,还是裤业做得好,更聚焦,只做男裤,休闲的,运动的,不同面料,各种款式。
二、数字化转型
不光是一个线上销售,而是制造管理供应链等全链条的数字化转型。当然每个企业的情况各不相同,但是数字驱动一定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标配,就像现在用的智能手机一样。杭州女装品牌伊芙丽,做得非常不错,过去5-6年时间在做数字化转型,全店铺数字化运营,今年上半年增长40%,持续的消费者研究,产品卖给谁?对消费者的诉求非常了解,对供应链管理非常严格。比如拉链配件,把所有用到的拉链做了梳理,大概有多少种,提前和ykk沟通好,提前备好货。以前版式和设计师总是争论,产品卖不出去原因是对方的?现在不用争论,每件衣服在终端店里消费者试了多少次,最后转化消费有多少,都能从数字体现出来。试得多,买得少,就是版做得不好,反之就是设计得不好。
南京有个做跨境电商品牌shein现在名气越来越大,是一个快时尚品牌公司,成立至今也就10年,最早在南京做婚纱,后来到时装,后来在广州设立供应链公司,去年销售超过300亿,今年上半年销售超过400亿,今年整个销售可能会突破1000亿,一轮估值在150亿美金,难以想象的数字驱动。
三、产品的设计创意持续加强,文化创造价值空间提升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离时尚强国还有距离,最弱的还是设计和创意。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文化生态,各种运动、游戏、动漫、先锋艺术、潮流文化等等都在跨界融合,服装就是视觉,比如潮牌,它就是一个态度,3000块也是它,300块也是它,就是一个印花,态度后面就是文化。中国要做时尚强国,产业诉求所在,中国人对中国文化越来越自信,对中国文化认同感越来越强,尤其年轻一代,更加爱国,他们看到都是最好的一面,这几年国潮发展特别快,如何去设计创意符合东方文化内涵和符合当代生活方式,解决好当代性、世界性的问题,都有巨大市场。
四、组织变革非常重要,组织方式就是生产力
中国改革开放,快速发展,就是提高了组织效率,给了企业活力。有个企业家说,企业发展几十年,到今天越来越像国企,活力没有了,原因是组织架构还是传统的,所有压力都集中到老板身上,哪个员工能力强很快被挖走,所以要思考组织方式是否老化,团队是否老化,年轻消费群体是最主要的主力,团队要年轻,我们能不能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对组织方式的要求,扁平化,网络化,特别是共创共享化。
宁波有家企业做家纺和服装的企业叫博洋。在组织变革上做得很好,实际上集团就干三件事,一是总的战略。二是解决集团和下面所有创新公司的平衡比例问题。三是做好空间管理。下面的创新公司发展到一定时候,销售额达到一定程度后,有一套管理方法。
五、协同创新
上下游,企业之间,资源相关方,怎样构建系统效应的共生关系?协同创新,实现协同价值。我认为,服装很大的特点就是双循环,就是两个市场两个资源,现在要更关注国内市场发展。个人理解,内循环对产业来讲是有利的,中国最优质的产业链是和国际品牌在合作,从上游最优质的面料、纱到服装最优秀的制造商都是在做国际市场,中国服装协会30多位副会长中有5-6位都是做制造,都在为国外品牌做。为什么优衣库做得这么好?我们优质的供应商制造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几年,开始趋势把最优质的资源集成,为国内市场服务,推出中国最好的品牌,温州有非常多的优质西装制造工厂,中国西装做得最好就在温州。
考量产业链协同,企业本身新生态,要围绕市场的基础,通过群体网络驱动,去引爆单体价值,这也是新的商业文明时代,企业要从原来的竞争逻辑到共生逻辑。
我们的未来在于选择和行动,在于能不能真正拥抱新技术、新消费、新的组织变革?能不能与时俱进,超越原有的增长模式和管理模式?温州有绝对深厚的服装资源,有核心技术,有创新的理念,在过去改革开放几十年发展中,温州在中国现代服装产业发展过程中,领了很多创新之巅,只要我们跟上形势,利用好自身优势,持续创新变革,温州服装产业一定能在新的数字经济时代,一定能取得新的发展,再创新的辉煌。
01
新常态
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高度不确定
一是全球疫情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新冠疫情无疑是当前影响全球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变量之一。
二是中美关系走向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美国已开始强化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遏制。
三是世界经济前景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今年全球经济萎缩5.2%,全球市场增长缺乏稳定支撑,需求不振成为一种长期存在。
党中央、国务院做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决策,保障经济平稳运行。依托产业优势与制度优势,纺织行业困境中求发展,表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活力。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是,行业景气指数有所回升,生产降幅持续收窄,内需市场展势态良好,上半年行业出口逆势回升,运行质效有所改善,但压力依然明显,行业投资信心仍然低迷。
01
1、行业景气指数有所回升
二季度,纺织行业总体景气指数较一季度明显回升,景气指数达到51,二季度生产指数53.5,新订单指数52.6,国内市场支撑订单恢复。国外订单指数37.0,国外市场仍非常低迷。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48.7,较上衣解读上升16.9%,产品销售价格指数31.1,较上季度上升7.1%。
02
2、生产降幅持续收窄
1-6月,全国规模以上发恒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7%,降幅较一季度收窄9.8%。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相关行业生产增长强劲,达到80.7%,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负增长,分别为-1.2%,-4.5%,-12.2%。
03
3、内需市场展势态良好
纺织品服装内需消费呈现温和复苏台式,全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商品零售额5120亿元,同比下降19.6%,全国网上穿着类商品,特别是618购物节助推消费复苏。天猫618下单金额6982亿元,京东618下单金额2692亿元。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全网零售第一。
04
4、上半年行业出口逆势回升
1-6月,纺织品服装出口1251.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2%,增速较上一季度提高了20.9%,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是出口改善的重要拉动力量。
05
5、运行质效改善,但压力依然明显
行业运行质效有所盖上,但产业链大部分环节盈利压力依然比较大,过半数环节利润降幅达到30%以上。利润总额较上一季度收窄了25.2%,1-6月,全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31亿元,同比减少19%,1-6月,全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亏损达到32.6%,较上一年扩大11.4%,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加50.2%。
06
6、行业投资信心仍然低迷
1-6月,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减少27.3%,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放缓26%。东部:浙江服装业和化纤业投资额分别增长11.4%和18.5%。江苏、山东、广东省服装业投资额同比降幅达63.0%、49.7%和79.9%。中部:湖北、安徽和河南省服装业投资额同比分别大幅减少64.6%、45.5%和31.0%,投资增长总体乏力。西部:新疆服装业和化纤业投资额负增长;宁夏服装业投资额同比下降77.6%。
浙江服装业投资额在增加,江苏,山东,广东分别有所下降。
02
369家上市公司上半年营收暴减524亿
截止9月7日,已经有369家沪深、港股与美股的纺织服装企业发布了2020年半年报,据第一纺织网统计,369家纺织服装企业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817.28亿元,与上年同期的7342.11亿元相比,减少524.8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51.63亿元,与上年同期的475.56亿元相比,减少423.93亿元。
从目前的情况看,上半年疫情影响确实很大,但需要看到的是,线上渠道在疫情下成为重要的销售窗口,同时也将成为DTC新时代下的重要接触消费者窗口。各大品牌线上销售在20H1均表现良好,海澜之家和太平鸟在二季度更是分别录得40%和35%的同比增速。
疫情加速了品牌整合线上线下利益,实现运营数字化的脚步。线上渠道能为品牌提供会员数据分析、精准营销、销售分析等等大幅提升效率的手段,这次疫情让品牌被迫对线上的更大投入反而促成品牌加速了线上化的进程,这一直面消费者的渠道将成为未来品牌重要的运营消费者手段。
而相较于收入的复苏,更难能可贵的是本次半年报服饰行业整体的现金流和库存情况控制非常良好,抗风险能力提升,有望带动行业估值集体上行。
一览上半年纺织加工制造板块重点公司经营表现,整体下滑态势,但头部企业申洲国际表现较佳,观察来看,疫情环境考验供应商生产稳定性,申洲国际产业链一体化享优势。疫情驱使资源向以申洲国际为代表的龙头公司集中:上半年内,申洲国际订单基本稳定,下半年订单中高频、量小的快翻单占比增加,申洲国际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生产高效敏捷,在不确定环境中优势明显,具体而言:
从生产端方面看,垂直一体化供应链稳定性强。申洲国际拥有集研发设计、织布、染整、印绣花、裁剪及缝制等完整工序于一体的垂直化生产链,节省中间物流运输以及订单衔接时间,加上较高的自动化水平使得公司交期较短。具备快反单能力,疫情期间市场份额有所提升。
从订单端方面看,原核心客户恢复良好,强大稳定生产能力吸引新客户。原核心客户恢复良好,强大稳定生产能力吸引新客户,一是疫情之下市场寻求供应稳定、生产高效的制造公司,申洲国际的良好产能供应为其带来潜在的新客户;二是国内和日本市场消费复苏带动相关订单恢复,核心客户优衣库(国内及日本为核心市场)订单贡献较大,合作推出口罩产品成为爆款,带动同款面料内衣销售。
03
新动能 · 育新机
数据生产力已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构建全新的战略理念、理论、方法和模式。目前手机用户8个亿,直播用户大于4.33亿,移动支付大于277万亿,网上外卖用户4.21亿,2019年纺织服装电商交易6.69万亿,人均手机每天上网时间大于4.5小时。
数字化经济的今天,转型资源共创正成为纺织服装产业创新驱动的新资产。更加柔性供应、更加高效的资源协同、更加充分的市场对接、通过数据产品和服务,扩展产业链的价值空间。
服装是科技、时尚、绿色行业,中国目前有14亿人口,其中4亿为中产阶级,不断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缩小差距,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自立创新能力。
双循环下,以数字经济与跨界合作赋能内循环,以产融结合、城乡结合与人才融合疏通内循环,服装产业应持续以创新、创意、创业产品升级与市场再造引领内循环。
04
普新章
机遇窗口期
中国经济面临百年之未有的的新变革,不确定性,不连续断层和动荡跨界,抓住改革窗口机遇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温州打造时尚城市,更主要在于时尚创造,文化创意的新定位,用科技、绿色、时尚为规划主元素,瓜分新机遇期这块蛋糕。
不忘初心,牢记服装人的使命,争时心要静,急时人要稳,紧紧抓住,重要窗口,忠实践行,八八战略。
曾经几时,温州服装红遍一时,“穿在温州”深入人心,而今,温州发展时尚之都这条路是否还很远我们未可知,但温州服装未来的创牌之路亦是任重道远,但相信只要努力的方向正确,定能再次将温州服装推到国内时尚服装的高地。
文章来源:温州市服装商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