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非遗传承|湖南江华瑶族还盘王愿

发布时间:2020-11-03  阅读数:10742

瑶族 “还盘王愿”祭祀礼仪是瑶族古老的传统信仰活动,可推至远古时期瑶族人民岁首举行的带有盘瓠图腾崇拜的“盘王节”。后来,集体的祭典仪式逐渐改为单家独户的“还盘王愿”祭祀礼俗。转变的缘由来源于两个传说,即“千家峒传说”和“渡海传说”。千百年来,遥远而美丽的“盘王”故事,在瑶族人心中一直传颂着。瑶族人相信盘王永远都会庇护他们。


瑶族 “还盘王愿”祭祀礼仪是瑶族古老的传统信仰活动,可推至远古时期瑶族人民岁首举行的带有盘瓠图腾崇拜的“盘王节”。后来,集体的祭典仪式逐渐改为单家独户的“还盘王愿”祭祀礼俗。转变的缘由来源于两个传说,即“千家峒传说”和“渡海传说”。千百年来,遥远而美丽的“盘王”故事,在瑶族人心中一直传颂着。瑶族人相信盘王永远都会庇护他们。


瑶族曾经是一个迁徙不定的游耕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众多历史和文化就隐藏在“还盘王愿”的祭祀礼俗中,形成了用史诗古歌说事、服饰纹样记事、舞姿形体叙事、轨仪礼俗演事的文化特点。他们由历代瑶族师公以口传心授的形式延续至今,通过“还盘王愿”这一特殊礼俗记录下本民族迁徙的悠远足音。



01  | 高浪田瑶寨,座落于江华瑶族自治县两岔河乡的群山之中。2015年1月24日至27日,世代居住在这里的瑶民赵德凤家,举办了一场历时三天四晚的“还盘王愿”礼仪活动。




02  第一天傍晚,我们赶到了高浪田瑶寨。此时,参加“还愿”礼仪的还愿师、各路师公、乐师们也已陆续抵达主家。当晚,参加此后三天“还愿”的徒弟们在师傅带领下举行了一个有趣的戒荤仪式:今晚先闻肉香,明日三天吃斋。




03  25日清晨6:00时,天还未亮,鼓乐声就已响起,参加祭祀礼仪的人们已然早早围坐在主家的长桌席傍开始喝“起席酒”了。




04  年过七旬的赵德凤老人,是本次“还盘王愿”的家主。据老人说,如今山里的瑶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现在自己身体还硬朗,一定得还这个愿。




05   时年88岁高龄的还愿师赵德,是本次还愿仪式的领头人,整个还愿礼俗仪式都由他运筹部署(注:老先生91岁那年已仙逝)。




06  本次还愿礼俗的主乐师,来自于湘桂交界的一个瑶族村寨。在后面的仪式中老爷子充当了“童男”的角色。




07  厨娘,家主的一位亲戚,还愿礼仪中负责祭祀供品的妇女。




08  早餐后,寨子里主事的村长在主家堂屋里开始张罗布置“还愿”场景。堂屋正、侧厢分列的神像由圣主帝、太清、玉清、上清、玉皇大帝、十殿、海番、把坛六师、张天师、李天师等24张画像组成。




09  三天四晚的还愿礼俗大致分上下两大节,即“藤香良愿”和“大排良愿”。愿中又分许多小愿,有元盆祭兵良愿、圆猪良愿、盘王歌堂良愿、圆箕愿、围堂游愿、献五谷魂、打长鼓等30余种形式。图为立坛升香请圣场景,圣坛前众师公手摇法铃,唱经诵咒,翩翩起舞。但见烟雾缭绕、人头攒动;听闻鼓乐声、铃铛声、吟唱声不绝于耳。




10   师公们在稻草铺就的“地毯“上跳盘王,寓意着神圣不可侵犯。在瑶人的观念里,盘王祖先是他们的大神,身不净,则对祖先不敬,是瑶人的大忌。




11  主祭师公来到坛口做法,警示鬼怪妖魔勿得进入神坛,跳盘王的场地神圣不可侵犯。




12  入夜,鼓乐响起,挂灯——还子孙愿仪式开始,师公手握上元棍,围着白布铺垫的木凳跳舞诵咒。还盘王愿礼俗中的挂灯仪式,为勉瑶重要的文化特征之一,是瑶族历史上生生不息的还盘王愿科仪制度,也是瑶族男子神圣的成丁礼仪。在师公的演示与歌谣诵念中,瑶族12姓人漂洋过海的历史得以生动演示。




13  还愿师吟诵着:“翁位接来留爷世,爷世接来留子孙……”师公通过叩圣承灯、承凳、升灯、唱经、诵咒拔卦、诵经文拔经文等程式,为挂灯的晚辈们贺灯解厄,预示瑶族子孙若日月之循环,星辰之繁衍,薪火之永续,代代不息。




14  第二天,两位主祭师先行在圣坛前跳起祭兵舞,请神接圣,请三清三元,请十二游师、五谷仙娘、风伯雨师等诸多神灵。




15  主家门前搭起祭台,一众师公登台鸣角诵经,开启元盆祭兵良愿




16  烟熏缭绕之下,称禾谷以敬神、招兵买马。




17   师公手持称杆、谷袋和牛角,边鸣角、边撒米。向四方五路招禾魂、献五谷,祝愿子孙发达、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18  圆箕良愿。师公们在圆箕上摆放酒、食物,其中一个圆箕上摆放了12只杯子,代表着瑶族12姓氏,同时,交纸马头牲,请盘王和五旗兵马下神龛享用。




19  主祭师公李宜汉拔卦、诵咒,准备纸马(注:李师傅两年前患中风,现已不能做法事了)。




20  圆猪良愿。厨娘净手、着盛装,预备好一应工具,几个壮汉抬进两头大白猪于圣坛前宰杀。




21  在供奉着大圆猪的祭坛前,两位师公在稻草上跳起了瑶族“漂洋渡海”的舞蹈,以感谢盘王神灵保佑,让风浪中的十二姓瑶人平安抵达彼岸。




22  祭坛上,逐一请下分列于堂上的各路神像,将古老的“盘王印”织锦悬挂于堂前正中,老还愿师亲自捉刀剪出纸旗,制作纸花等,为盘王献旗、献花。




23  第二个夜晚,歌堂良愿开启。师公先行在祭堂前唱经诵咒。




24  童男、童女列于盘王印左右、还愿师两侧。歌堂良愿分为上本流乐下本流乐两个部分,还愿师带着童男、童女要吟唱各种歌本,用“宫、商、角、徵、羽”等古老调式演唱。丰富的歌谣和古老的词牌曲调,洋溢着远古的音乐和文化气息(注:未能唱“还愿歌”男童由三位老者代替了)。




25  还愿礼仪进入第三天。村长上香,师公手捧盘王像,在祭坛前跳起了乐舞,以示瑶人后代对先祖的感恩戴德,对漂洋过海历史的回顾。




26  下午,围堂游愿开始。还愿师带着师公、鼓乐师和童男、童女们沿山寨巡游,并一路表演瑶人历史上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




27  接下来是一些有趣的表演,有打铁修路砍树架桥择地建房扫地迎神打长鼓等。祭堂上,两位壮汉强劲有力的长鼓舞较为罕见,令人耳目一新。




28  还愿仪式进入尾声。家主亲自点燃纸马、纸钱,口中念念有词,敬献给盘王及祖先。




29  祭坛前,供桌上,除了供奉着的圆猪、佳肴,还有一本古老的手抄本瑶族史诗书《盘王大歌》。“还盘王愿”祭祀礼仪承载着瑶人的过去,化石般地再现了瑶族的历史源流、迁徙路线和历史事件,展示出一个历史上曾经苦难的民族艰难发展的进程。




30  喝“散福酒”情景与喝“起席酒”一样,是家主为答谢全体师公尽力帮忙而设的饯行酒席。


通过了解“还盘王愿”祭祀礼仪,让我们更多的了解瑶族的历史文化,并从中受到启迪。


文章来源:我是瑶人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