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服装品牌可谓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不断的生长。
无论是转型成功,逐渐走向国际的李宁,还是凭借秀场火遍互联网的盖娅传说,或者是在《浪姐》里狠狠火了一把的密扇……
本土服装品牌的成功,让我们逐渐拥有了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美学,向国际展示着东方之美。
01
美式时尚竟由日本人创造?
但日本人却能够挖掘出了一种“日本制造”的美式风格,刮起一阵属于本土的潮流之风。
石津谦介是这股浪潮中不得不提到的人物。在他看来,当时的日本男性对时尚有着很大的偏见,自己的品牌急需推出一条新的、属于年轻人的产品线,使年轻男性们改变自己的看法。
石津谦介将这种风格命名为“常春藤”风格,并由此开始它火热百年的潮流旅程。
《Men's Club》上的传统常春藤联盟生社
但这实际上常春藤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日本人对美式风格的一种想象,而不是真正源于美国东海岸的校园。
他们也创造性的使用“街拍”的方式,在街头捕捉穿着常春藤风格的青年人,来彰显自家品牌的流行。
当然,日本人也尤其善于运用插画、漫画元素。各色各样的“常春藤男孩”在当时也成为了常春藤的 象征,在1960年代间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70年代,日本年轻人正沉迷于好莱坞电影和摇滚乐,美国电影《飞车党The wild One》男主角Marlon Brando穿着的Levi's 501牛仔裤,几乎完美的展现了男性心目中的硬汉形象。
而当政府政策不断放宽,真正“正统”的美国牛仔裤进入日本市场后,日本人却丝毫提不起兴趣。
在一方面,古着被严谨又细致的狂热青年们充分研究。Levis牛仔裤各个时期、各种版型的裤子都做了极为细致的区分。
反应迅速的日本商家敏感地抓住了这一变化,快速地生产出了一批“日式牛仔”。把牛仔裤变得更“古着”的方式,就是把牛仔裤先洗一遍再拿去销售。
Big John牛仔裤早期广告与销售标签
时尚巴黎如何掀起日本风潮?
这一批设计师顺应时尚系统的规则,却又适时地对其打破。
——领口只能有一个?袖子只能有两只?服装的既定性别?这些既定的规则似乎并不存在。
山本耀司1984年秋冬系列
山本耀司的标志性设计由垂挂和围裹在身上的大片硬挺面料构成
只有通过这些把持者的认可,才算是真正“进入了国际”。
比如舞曲制作人摩斯·肯宁汉就曾经参与过川久保玲的“隆与肿”系列的设计,三宅一生也从1986年开始和摄影师欧文·佩恩保持着密切的合作,还和一些雕塑家与画家一起举办了个展。
当木村拓哉穿上Bape出现在少女们最喜欢的综艺节目上时,它开始逐渐拥有了更多的拥护者。
Bape Cuts、Bape Cafe?!餐厅、Bape Kids童装店……在名人与产品的加持之下,Bape迅速成为了美国最抢手的品牌。
“二战后,美国人就像前十年日本人沉迷于美式风格一样,疯狂爱上日本品牌。”
在解构服装的同时,他们伴随着西方时尚不断前行,自身也融入其中,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文章来源于印客美学 ,作者A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