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立足于都看世界 走好产业新长征 | 江西省于都县委书记陈阳山在2020中国服装论坛高端制造与设计协同创新峰会上致辞

发布时间:2020-12-19  阅读数:7698

聚焦“双循环”新格局下的数字化制造转型升级,围绕“高端制造2025发展”“全链路数字协同与价值重塑”“先锋技术趋势发布”等进行深入探讨与对话交流,12月18日,由中国服装协会举办,于都县人民政府、北京盛世嘉年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2020中国服装论坛高端制造与设计协同创新峰会将在江西于都FDC时尚产业综合体举办。用前瞻性思维和多元化探索帮助厘清产业变革思路,把握未来趋势与机会。

图片


聚焦“双循环”新格局下的数字化制造转型升级,围绕“高端制造2025发展”“全链路数字协同与价值重塑”“先锋技术趋势发布”等进行深入探讨与对话交流,12月18日,由中国服装协会举办,于都县人民政府、北京盛世嘉年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2020中国服装论坛高端制造与设计协同创新峰会将在江西于都FDC时尚产业综合体举办。用前瞻性思维和多元化探索帮助厘清产业变革思路,把握未来趋势与机会。


在本次峰会上,江西省于都县委书记陈阳山发表了主题为“立足于都看世界  走好产业新长征”的开幕致辞。


图片

各位来宾、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中共于都县委、于都县人民政府和百万于都人民,对各位朋友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关心支持于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社会各界,致以诚挚的感谢!


今天,对于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2020中国服装论坛·高端制造与设计协同创新峰会”首次在县级城市召开,我们倍感荣幸。


于都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她是赣州第一、江西第三的百万人口之都,是拥有2221年历史的千年人文之乡,朱熹、王阳明、周敦颐等名家大儒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于都人民热情好客、纯朴善良。这里是著名的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1934年10月,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率领中央机关、中革军委和中央红军主力8.6万人集结于都,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于都视察,在这里发出了“新长征 再出发”的伟大号召。


近几年,我们立足人口优势和产业基础,选择了纺织服装作为首位产业。为了学习探索发展之路,我们北上南下,东出西进,走遍了大江南北服装产业发展好的地方。积极拜访中纺联、中服协等各方面的专家和领导,不断完善调整思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和韧劲,全力推动纺织服装做大做强。四年多的时间,我们按照“建平台、抓招商、强配套”的工作路径,出台了切中痛点的扶持政策,提供了有求必应的“店小二”服务,建设了强链补链的十大平台。现在,我们拥有省级纺织服装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有目前年处理能力1亿件、全面建成后有望成为赣粤地区产能最大的水洗平台等良好的发展基础。今年全行业产值将突破500亿元,纺织服装产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于都也获得了“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城”“国家纺织服装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江西省十佳优化营商环境县”等荣誉,这些成绩,也离不开在座各位朋友的大力支持和倾力相助。


新冠疫情和全球经济下行的双重重压,让服装产业经历了一场“寒流”,所有人都在思考,该如何重塑整个产业生态,我们也在思考,在重建产业生态链的过程中,于都的服装产业有什么机会,该如何把握,这也是我经常向众多业内专家学者请教的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我们发现,国内品牌和国际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已经转向了制造的升级上。于都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较好的供应链基础,因此,我们想从制造升级、建设弹性供应链入手,打造“技术好、成本低、反应快、品类全、服务优”的弹性供应链基地,为国际国内品牌提供最优质的B2B服务。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我们将从四个方面来努力,与在座的各位大咖、朋友一起来交流,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导和帮助。


路径一:按照“核心工厂+卫星工厂”模式,构建新型供应链。基于服装品牌供应链选择痛点,我们将加大资源投入,从单品类突破,在打造兼具弹性制造供应能力和实战培训能力的核心工厂基础上,将县内近3000家小微企业,培育成为专业化、精细化的卫星工厂,使核心工厂和卫星工厂形成互补生态链,形成国内单品类加工规模优势。目前有2家核心工厂和60家卫星工厂即将落地,未来3年将打造至少20家核心工厂、600家卫星工厂。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这一模式,建设至少10个单品类国内一流的服装智造冠军,让最好的服装设计作品能在于都实现,把于都打造成为具有强大弹性智造能力和国内外品牌订单承接能力的供应链基地。


路径二:实施“数字+人才”工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弹性供应链一定是数字供应链,只有数字化才能驱动弹性供应链。我们将依靠科技建设数字化工厂,通过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实施自动化生产设备升级,每年建设200家智能工厂(卫星工厂),并组建纺织服装大数据中心,建立基于网络与人工智能的新型产业生态。人才是供应链的关键节点,通过对16-50岁人员开展调查摸底,目前全县劳动力超过68万,其中从事服装行业的达到30万以上。我们已经建立人力资源数据库,将实施精准培训、精准就业、精准服务,计划在县内培育10万人以上专业化、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同时,我们将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为产业工人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启动实施“回归工程”,吸引一大批于都籍在外的产业工人“回流”,并带动周边地区业内精英人才来于都发展,为于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路径三:发挥“平台+资金”的引导效应,提升核心竞争力。我们将在完善纺织服装“十大平台”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健链强链补链,“十四五”期间,每年新增100万平方米以上标准厂房,让企业“拎机入住”;推进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完善配套服务,着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产城融合区。我们将设立5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一期),并创新各类服装金融产品,支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智造核心竞争力。


路径四:推动“政策+服务”双向发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我们将对服装十条等政策进行评估优化,针对弹性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准施策,并及时兑现各种承诺和优惠政策。我们将择优选派一批干部到企业挂职服务,为企业提供“保姆式”“妈妈式”服务,打造“店小二”服务的升级版,也通过服务企业实践,锻造一支懂产业、懂市场、懂管理的服务队伍,将营商环境打造成为于都最具吸引力的品牌。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以上是我们对于都服装产业发展的一些思考和实践,我们将始终坚持纺织服装首位产业定位不动摇,保持定力,深挖潜力,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这里,也希望各位大咖、各位朋友鼎力相助、积极参与,为革命老区、中央苏区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于都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地方,我们相信,在这片美丽的红土地上,我们的努力付出,一定会有灿烂的回报。


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再过10天左右,就是新的一年了,在这里,提前祝各位大咖、朋友新年快乐,也祝中国服装产业明天更美好!




内容来源:演讲稿及现场速记



文章来源:中国服装论坛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