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编号MFB009198局部平绣效果图
藏编号MFB009198平绣显微图
二、十字挑花
馆藏编号MFB009290局部效果图
馆藏编号MFB009293局部效果图
馆藏MFB009288局部效果图
挑花显微图,以MFB009288局部为例
三、绞线绣
绞线绣,又叫绞线锁绣,俗称缠绣。以下馆藏局部花纹的边线主要采用绞线绣工艺。绣时需用两根绣针同时进行,一根针绞线,一根针锁线,绞线时,将不同色的细丝线绞合成一股不太松的粗梗线。绣时,绞好的线缠绕在锁针上,提出锁针,压紧绞线圈,反针将绞线圈绣在图案上,用丝线固定,再用平绣、打籽绣等多种方法填充纹样的内部这种绣法纹样紧密、造型概括、呈浮雕状,以下馆藏边线采用绞线绣工艺。
馆藏编号MFB009287局部效果图
馆藏编号MFB009287绞线显微图
。
馆藏MFB009278局部效果图
馆藏编号MFB009278绞线显微图
四、贴绣
馆藏编号MFB009287局部效果图
五、打籽绣
馆藏编号MFB009284效果图
馆藏编号MFB009284打籽显微图
六、锁绣
锁绣,又叫做锁子绣、锁边绣、辫子股,绣成的花纹如辫子状。这是最古老的刺绣针法,商周至秦汉时期的刺绣中大多使用这一针法。锁绣有双针法和单针法两种。双针法即在刺绣时双针双线同运,所用绣线一粗一细,粗线作扣,细线穿扣扎紧,反复运针,形成图案,以下馆藏绣片主要采用双针法。该种锁绣采用一针套一针的刺绣针法,一般用于图案的外边缘。(关于以下两件藏品的工艺,查阅到相关文献资料和一些手艺人的说法略有差别,因为亦有说法下图展示的MFB009283为双针绣,MFB009195为锁绣)
馆藏编号MFB009283局部效果图
馆藏编号MFB009283锁绣显微图
馆藏编号MFB009195局部效果图
馆藏编号MFB009195锁绣显微图
七、马尾绣
马尾绣是一种特殊的绣法,在水族地区很流行,一般用于制作背带和绣花鞋,马尾绣主要用于表现图案部分的外边缘。马尾绣在针法上是缠绣的一种,它以马尾作为轴线,用白色蜡光线在上面进行螺旋形缠绕;然后,用缠绕好的如小提琴琴弦般的马尾丝,顺着花纹边缘盘缀出图案轮廓。因为有马尾做芯,图案显得流畅而有弹性。以下馆藏边线采用了马尾绣工艺。
馆藏编号MFB009279局部效果图
馆藏编号MFB009279局部显微图
八、辫绣
馆藏编号MFB009276局部效果图
馆藏编号MFB009276辫绣显微图
九、绉绣
绉绣,有的地方也写皱绣,是在辫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针法,每钉一针,折叠一次辫带,使辫带褶绉起花,用同色线固定。不同之处在于辫绣是把辫带平钉在绣布上,而绉绣是把辫带折绉后钉在底布上构成图案,这样纹样就呈现出更高的浮雕状,比辫绣的立体感更强。雷山苗女子喜用绉绣,以下馆藏主要采用皱绣工艺。
馆藏编号MFB009275局部效果图
馆藏编号MFB009275绉绣显微图
十、破线绣
馆藏编号MFB009277局部效果图
馆藏编号MFB009277局部显微图
十一、数纱绣
数纱绣,是根据织物的经纬线,采用平绣的针法绣出各式呈几何纹样的图案,效果类似织锦。有的以单线刺绣,有的以双线刺绣,单线显得平整光滑,双线显得厚实,略呈浮雕状。黄平苗数纱绣,因其针脚排列整齐,完全依照经纬纱的交织点来计数,使得图案工整规则,以下馆藏局部主要采用数纱绣工艺。
馆藏编号MFB009193局部效果图
馆藏编号MFB009193局部显微图
十二、锡绣
馆藏编号MFB009197局部效果图
馆藏编号MFB009197锡绣显微图
十三、蚕锦绣
蚕锦绣是一种将材料与绣法相结合的独特技法,也称蚕帛绣、板丝绣,前段时间民族服饰博物馆做过专门的蚕锦工艺推送。蚕锦是指将蚕放在一块平板上吐丝而结成的一种天然无纺面料,其表面平整光洁,又具有绒面的机理效果。在其上刺绣较易把握效果,这是来自生活中的灵感,也是苗家女子的独创。以下馆藏即为独特的蚕锦绣。
馆藏编号MFB009192局部效果图
馆藏编号MFB009274局部效果图
蚕锦显微图,以馆藏编号MFB009274局部为例
刺绣在民间是一门母亲的艺术,是在心与手的交流和互动下的情感的产物。卢梭的《爱弥儿》写到: “人在干活时心到手到,一切都会各得其所,各个部分就会相得益彰”,这便是传统工艺的魅力和生命力。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刺绣工艺已经逐渐远离人们日常生活而成为一门艺术和技艺,但中国传统工艺所创造的美将会经一代代艺术创作者以另一种方式的不断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