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几百万采购设备,打造流水车间,而原材料却水涨船高,奇货可居。
熔喷布价格从年初的10多万一吨涨到现在的60-70万一吨,而往年只要2万多一吨。无纺布也从2万一吨涨到13万一吨,就连制作口罩线的钩针也从5分涨到几块钱一根,总之,与口罩有关的原材料十倍、几十倍上涨,特别是熔喷布,即使有钱也买不到货。
据了解,4月下旬,制作一个一次性民用口罩,单面料的成本就超过1块钱,国际采购价格又压得极低,口罩企业利润微乎其微,而近期才加入生产大军的企业则直接面临亏损的风险。
有人形容目前是口罩厂被原材料割肉的行情,场地有了,设备有了,人工备好了,唯独缺原材料。

口罩厂成韭菜被割肉
然而随着原材料价格火箭般上涨,目前阶段是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到了骑虎难下的境地。
温州豪维顿服饰董事长吴晓敏的华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前不久刚刚拿到一次性医用口罩资格证,也是温州目前为止仅有的五家拥有一次性医疗口罩资质的企业之一。华盟医药一直做药品贸易,疫情发生后开始采购机器生产口罩。吴晓敏表示虽然获得了医疗资质,但依旧很难买到99级的医用熔喷布,不过她已经向中国石化打报告申请订单。
位于乐清的德青服饰,目前有3台全自动口罩机和2台KN95口罩机,日产一次性民用口罩30万个。对于目前原材料难题,德青董事长黄小晓表示,因为原材料不够,KN95现在就开动一台机器,之前采购到的民用熔喷布价格是60万一吨,但如果涨到70-80万一吨,这个生意就没法再继续下去。
“我们现在也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打听货源,我们希望商会能够牵头,将所有转产口罩的企业组成原材料采购联盟,以联盟的方式出面和面料厂家谈价格,防止企业采购过程中上当受骗。”
而一家位于永嘉的不愿透露名字的转产企业直言,目前口罩生意让他们这些办厂多年的人焦头烂额,心力交瘁。

各类出口资质繁多 难以辨认
如果不是因为国际疫情的爆发,相信早在3月初口罩生意就偃旗息鼓了。3月20日后,国外疫情日益加剧,做出口成了当务之急。
出口美国需要FDA认证,出口欧洲需要CE 认证,很多出口国还需要瑞士SGS和德国TUV检测报告,每个国家都自己的认证标准,企业需要申请一系列资质。
对此,丑鸭服饰董事长潘跃提出疑问,“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标准,企业要申请各种资格认证,做检测报告,而这些认证实际上就是中介机构发的一图文纸,又怎能辨认厂家提供的产品符合他们要求?企业都是为了申请而申请。”
“最近我们有一批口罩打包出口,海关突然通知包装上不能印CE,全部又撤回来重新做外包装。”华盟医药科技公司总经理吴晓敏表示很无奈,海关对出口很谨慎,政策也经常变动,“实际上现在是国外急需国内的口罩资源,非常时期,中国是否可以出台一个统一的出口标准?让国外采购统一按这个标准走,这样我们也省事,贸易商也省事,而且也保证质量。”
目前有不少国际订单,既要求有出口认证,又要求有医疗资质认证,而一些没有资质的企业会找到有资质的企业去临时挂靠出单,对此,市市场监督局相关部门特别提醒,挂靠出口一定要慎之又慎,目前很多国家还没有精力去管产品质量问题,如果后续追溯,仅罚款都可能把企业罚破产,因为对医疗用品的罚款,是货价的5倍到10倍,比如价值1000万的订单,如果有问题法律追溯起来,可能就会罚一个亿。所以,有医疗资质的企业要特别小心,轻易不要做挂靠。
交易需约定合同 勿存侥幸心理
熔喷布供给不足,价格水涨船高,市场各种乱象。小作坊生产质量不达标,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再加上中间商倒买倒卖、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甚至有人利用口罩厂急需货源的心理进行诈骗,企业一不小心就可能上当受骗。
对此我会法律顾问、温州光正大律师事务所谢尚誓律师表示,目前温州就有好几家企业遇到因产品质量不合格无法退货,或者打款后没有发货,甚至打款后卖家失踪的案例。不少中间商倒买倒卖,证件不齐,有些则抓住企业焦急采购的心理进行诈骗。
“现在不管是口罩机还是熔喷布,都是卖方市场,而且相当强势,要求先付款后发货,在这里特别提醒企业在选择前,最好进行有效识别,比如查询对方公司信息是否属实?注册资金多少?采购前最好到企业实地考察、看货,提高安全度,以免上当受骗。企业打款后一定要求签订合同,约定定金和交货时间,如果卖家最终没有发货,可以双倍索取定金。”
谢律师提醒企业,由于目前正规渠道拿不到熔喷布,只能从代理商手里拿,有些经过二手、三手、四手才能买到,企业的采购合同一定要规范,不能有侥幸的心理。

后记:
虽然疫情影响了不少服企现阶段的订单,但可以趁这个相对空闲的时间,休养生息、勤练内功、保存实力,减少产量,提高质量,拓宽渠道,部分转内销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