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台 —— 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

服饰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助您快速实现商业价值

  • 行业
    服务商
  • 宠物服饰
    设计师
  • 宠物用品
    供应链
新用户注册 立即登录
换一个
获取短信验证码
×
×

关注 | 河南纺织服装提质升级行动计划出台,明确这些目标!

发布时间:2025-11-03  阅读数:11756

关注 | 河南纺织服装提质升级行动计划出台,明确这些目标!



近日,河南省办公厅印发《河南省纺织服装产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全文附后)等10个行动计划,聚焦纺织服装等产业,制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河南省纺织服装产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提到,到2027年,优势企业规模和生态引领力显著增强,培育4-5个国家级消费名品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2-3个国家级“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力争培育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中国特色化纤产业高地和中西部最具影响力的纺织服装制造基地,加快建设纺织服装强省。



河南省纺织服装产业

提质升级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纺织服装产业提质升级,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奋力建设制造强省,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坚持“集群化、品牌化、时尚化、国际化”发展方向,坚持高水平承接转移和高标准改造提升并重,以打造特色集群、构建品牌矩阵、培育优势企业为抓手,构建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纺织服装产业体系。


到2027年,优势企业规模和生态引领力显著增强,培育4-5个国家级消费名品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2-3个国家级“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力争培育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中国特色化纤产业高地和中西部最具影响力的纺织服装制造基地,加快建设纺织服装强省。


二、重点任务


(一)做强做优产业。


1.巩固提升化纤优势。发挥粘胶纤维、莱赛尔纤维、氨纶、尼龙纤维技术装备优势,深耕细分领域,开发超仿真、阻燃、抗菌、防紫外线等纤维新品种,提高差异化、功能性产品市场占有率。扩大尼龙6纤维规模,加快菌草纤维、首赛尔纤维、瑞赛尔纤维等绿色纤维产业化应用,积极打造中国特色化纤产业高地。


2.加快棉纺结构调整。立足行业工艺、技术、管理等优势,多措并举降本增效,错位拓展发展空间,推动我省棉纺行业规模合理、结构多元升级、技术位居前列。积极发展高效短流程纺纱、多种纤维混纺、再利用纤维纱线加工,加大喷气涡流纺、紧密赛络纺等新型纺纱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3.壮大织造印染规模。扩大织造规模,持续引进喷气织机、针织圆机等设备,提升化纤原丝、包覆加弹等长丝织造上游配套能力。依托周口绿色印染示范产业园高标准引进印染企业,加快形成立足当地、服务河南、辐射周边的印染加工能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快现有印染企业改造升级。


4.提升终端制造水平。扩大服装制造加工规模,推动企业产线柔性化升级改造,提高“小单快反”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加工能力,满足时尚多元消费需求。扩大产业用纺织品应用领域,加快发展玻璃纤维电子布、芳纶纺织品、卫生用品等特色产品,培育我省纺织行业新的增长极。


(二)打造特色集群。


5.高能级发展集群。优化集群培育机制,构建“市级—省级—国家级”梯次培育发展体系,培育一批主导产业聚焦、地域特色显著、资源要素汇聚、产业服务完善、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纺织服装特色产业集群。鼓励产业集群探索“链主企业+生态伙伴”协同创新,形成紧密业务共同体。到2027年,力争培育2—3个国家级纺织服装特色产业集群。


6.高水平承接转移。探索发展双向“飞地”经济,主动对接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健全区域产业合作机制,完善链式招商等多元化招商模式,精准引进产业链优质企业和关键配套项目。加快推进生物基新材料、差异化棉纱、高性能纤维、智能织造等特色项目建设。构建“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的高质量承接体系。


7.高标准改造提升。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产城融合配套提升,加快向集约化、智能化、低碳化全面进阶。完善产业集群服务,通过建设与升级质量检测、集中采购、电商物流、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产业集群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多链融合、协同发力。


(三)构建品牌矩阵。


8.全面加强品牌建设。打造文化价值丰富、主题活动多元、品牌故事生动、个性标识鲜明的名品生态。推动传统文化、非遗与国潮风尚、现代时尚融合发展,支持蕴含中国元素、中原文化的设计“走出去”。通过打造消费名品方阵、培育创意设计园区(平台)、建设工业设计中心、制定品牌评价标准等,构建全方位品牌发展支撑体系,提升我省纺织服装品牌影响力。


9.聚力打造区域品牌。鼓励各地围绕特色产业,以展促销、以会促产、以赛提质,创新开展各类活动、设计大赛,组团参加国内外展会,加强区域品牌宣传。鼓励各地注册区域公用品牌、集体商标,推动地理标志与特色产业有机融合。支持城市形象品牌与产业区域品牌联动推广。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申报消费名品区域品牌。到2027年,打造1—2个国家级消费名品区域品牌。


10.加快培育企业品牌。引导企业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建立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推动企业、品牌、文化一体联动,实现“一企业一文化、一品牌一经典”。引导企业创新运营模式、聚焦细分赛道,积极培育定位新人群、创造新需求、价值体验强的新消费品牌。鼓励培育新品、优品、名品,推动创建消费名品企业品牌和“美豫名品”。到2027年,打造3个国家级消费名品企业品牌。


(四)培育优势企业。


11.提升企业竞争优势。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加快业务流程再造和技术升级改造。支持企业集聚优质资源,增强供应链主导力。引导企业加快材料与产品高端化跃升、制造全流程智能化升级、全产业链绿色化转型,提升数字化集成应用水平,挖掘培育新模式、新场景。到2027年,培育2—3个国家级“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


12.加力支持协同创新。开展纺织领域关键技术“揭榜挂帅”。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等优势力量,围绕纤维新材料、先进纺织制品、纺织工艺技术及装备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到2027年,培育4个省级产业研究院,争取实现优势领域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零的突破。


13.加强企业梯度培育。持续培育优势企业,打造国际一流的化纤新材料、纺织装备领军企业,涌现更多“头雁”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一批在特种防护面料、时尚女装、童装、羽绒服、工装等细分领域“小而精”“小而美”的特色中小企业。加强纺织服装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培育,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


(五)优化产业生态。


14.加强要素保障支持。统筹省级各类财政资金,柔性化支持纺织服装企业技术改造、研发创新等。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基金。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科技研发、创意设计、品牌运营等领域,培育纺织行业增长新动能。加大对棉纺企业建设源网荷储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产业园区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15.加强质量标准支撑。开展《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评估规范》行业标准贯彻行动,推进质量管理数字化。鼓励优势企业制定先进企业标准,全面落实标准“领跑者”制度。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从产业链源头强化质量支撑。支持企业申报国家标准验证点,牵头制定并推动应用行业各类标准,积极开展标准国际合作。


16.全面强化安全生产。强化行业安全管理,指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规定,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等工作。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安全生产和安全智能管控。推动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要求,提升网络和数据安全防护水平。


三、组织保障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要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生态环境厅、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应急管理厅、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和有关省辖市政府,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做好情况调度、跟踪评估和经验总结等工作,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充分发挥省现代轻纺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政策宣传、行业监测、决策支撑和企业服务。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加强纺织服装创新产品、自主品牌等宣传推广。


来源: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尊重版权,我们尽量标注文章来源,若不愿被转载或涉及侵权,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和邮箱联系,邮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