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竞争已经悄然打响,谁能在其中脱颖而出?至关重要的“品牌力”如何打造?中国服装品牌又该如何将重点从战术转移至战略,让“品牌力”成为推动企业永续发展的核心力?
7月15日,在未来中国经济的焦点——粤港澳大湾区,“2020中国服装论坛·大湾区峰会”以“创建中国的世界级品牌”为主旨,集结尖峰智慧,深剖品牌之力。

当今的中国服装市场拥有“天时 地利 人和”,全球经济环境、国家政策支持、市场发展需求、行业基础储备,无不指向世界品牌的诞生,但知道不等于掌控,看到不等于用到,如何充分调动政策、经济、城市、时尚资源,为冲击全球市场储能,却要看品牌的战略眼界与实际能力。

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和嘉宾有: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 陈大鹏 先生,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 焦培 先生,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深圳歌力思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夏国新 先生,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艺之卉时尚集团董事长 周胜 先生,深圳万旗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服装论坛主席团理事 韩志强 先生,深圳市云创服装设计有限公司CEO、中国服装论坛主席团理事 王柳熹 先生,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 会长 潘明 女士,深圳市服装设计协会 常务副主席 张洪涛 先生,粤港澳大湾区时尚产业联合会(香港)发起人 李可询 先生,深圳市时尚设计师协会秘书长 张晨璘 先生,深圳市时尚文化创意协会秘书长 郁斯尧 女士,华东师范大学亚欧商学院中方院长、国家品牌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何佳讯 先生,产业互联网投资家联盟理事长、达晨财智主管合伙人 傅忠红 先生,北京时尚博展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总经理 姜人锋 先生,《中国服饰报》社长、《艺术与设计》杂志社 社长 钱竹 先生……以及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家、媒体朋友们。
本次活动由中国服装协会主办,北京盛世嘉年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深圳前海衣桥实业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粤港澳大湾区时尚产业联合会(香港)、深圳市时尚设计师协会支持。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 陈大鹏
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陈大鹏在开幕词中首先就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国走向强胜的趋势以及全球人类文明的创新这三大当下百年未有变局的体现进行了诠释,同时,围绕“创建中国世界级品牌”的主题分享了在当下的历史进程中,纺织服装产业的三大重要特点:首先是持续旺盛的创新能力,特别是高新技术创新,正在不断改变着我们的产业形态。其次是全面提升文化创造力。因为文化是服装产业的标识属性、活力之源。蕴藏着特有的精神价值与文化意识,赋予产业全新的内涵和价值。最后是对全球的服装产业的商业文明创新作出贡献,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的共识,已经成为了衡量产业经济活动的重要的标识。中国作为已经占了全球服装产量一半的国家,在新的发展时期必定、必须要成为全球服装产业责任发展、可持续发展坚定的推动者和行动者。
陈会长说,未来在于我们的选择和行动也在于今天是不是能真正的拥抱新技术、新消费、新组织的变革,能不能与时俱进超越原有的增长模式和管理模式,能不能以文化自信和历史的自觉担当产业报国的责任和使命。不忘本来,吸纳外来,构建未来,在这样一个非常特殊的背景下行业同仁应一同展望未来,同时立足当下,紧抓变革时机,共同为中国诞生世界级服装品牌群体、产业的升级发展、强国建设共同努力。

在峰会的“主题演讲”环节,来自国家战略研究、市场规划投资、企业架构搭建、数码科技研发等领域的权威人士,聚焦“品牌全球化:撬动湾区新经济”和“商业数字化:用科技理解市场”两大主题。

华东师范大学亚欧商学院 中方院长、国家品牌战略研究中心 主任 何佳讯
在“品牌全球化:撬动湾区新经济”主题中,华东师范大学亚欧商学院中方院长、国家品牌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何佳讯从国家层面展开解读,围绕“建立世界级品牌:中国服装品牌的突破之道”,提出做世界级品牌必须要有影响全世界的价值,第一就是用世界级的标准构建品牌。第二有世界影响的价值和能量。中国服装品牌要迈向世界级品牌这样的地位,必须要思考如何做强大价值定位迈向世界级的地位。品牌的两重新战略,文化和科技,“一手软”、“一手硬”。品牌核心价值战略要思考如何赋予品牌,以人类的基本价值和价值观以及建立满足人长远目标需求的核心价值。

产业互联网投资家联盟理事长、达晨财智主管合伙人 傅忠红
产业互联网投资家联盟理事长、达晨财智主管合伙人傅忠红则认为,疫情让我们的产业升级到了一个临界点,加剧了产业洗牌,促使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其中,线下实体店受到的冲击最大,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向线上发展,利用线上渠道进行产业升级。
在此之前,国家积极推进的5G技术、移动互联网等,成为线上渠道的最有效助力,先进的基础设施大大缩短了中国成为世界级公司的时间。
他谈到,未来的趋势无疑在两方面:产业素质和效益提升。产业素质提高有很多细分,第一就是初心,创业的初心,作为创业者需要有远大的梦想、长远的规划,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
第二就是聚焦目标客群,如今的目标客群在分化、细分,例如,60后、70后、80后、90后等消费群体各有不同的消费习惯,可分为不同层级,而同一个镇、同一个人群又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企业需要切入自己最契合的那部分贸易市场。
第三,洞察用户新的需求。疫情下产生了新的需求,企业稍做优化,收益便有了变化,市场空间实际上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
值得关注的是,产业的数字化提升,可以从模式的优化、创新;新技术的应用;营销的创新等方面实现。其与管理的优化、产业链的协同等等,都是实现产业效率提升的重要抓手。

有赞新零售学院负责人、零售门店私域流量循环体系搭建专家 闫冬
未来的世界是科技的世界,抛弃科技就是弃权竞争。在“商业数字化:用科技理解市场”主题中,有赞新零售学院负责人、零售门店私域流量循环体系搭建专家闫冬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他谈到,疫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是中国服装品牌尚未思考好未来的发展模式。疫情之下,很多服装品牌实现了逆势增长,这得益于渠道的数字化进程,他从消费者支付方式、消费习惯的线上转移,门店导购身份的转换,短视频、直播、社群营销的崛起等方面,分析到:最好的管理客户的工具就是微信。小品牌用微信作为承接渠道最具优势,因为微信拥有月活11亿的用户量,如此大的流量,将带来无限商机,助力企业快速触达到客户;此外,对国内服装品牌来说,小程序商城是未来最好的品牌官网,因为其具有无可比拟的交易和互动能力。借助科技手段,服装品牌即可实现货架的在线化。在疫情影响下,数字化至少提前了两年来到品牌面前。

杭州览众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OO 吴聃
杭州览众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OO吴聃则表示,如今,中国在很多领域已经领先于全世界,尤其是消费领域,这意味着中国服装行业所面对的问题,需要自己想办法。我们对品牌做研究后总结出一些经验,具体可从两个纬度分析,一是市场度和经典度,二个是计划性和快反能力。
市场上的品牌在这两个维度上的分布各不相同,这意味着品牌所定位的客群偏好、分布,以及所采用不同的商业策略存在差异,品牌需要去寻找适合的经营方法。
例如,有品牌采取精细化行动决策,这会涉及所有精细化的计划、品类的规划、季中的流转、折扣、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其中,在盈利性能力上,品牌需要还原市场需求做出最佳的组合计划,以及如何更好识别“黑马款”,让它的贡献不断扩大。我们看到从行动决策到中间关键指标到最后的财务绩效表现是一脉相承。所有这些决策想要做得更好,考量的是企业的数字化运营能力。而数据化运营最大的挑战是在最后一公里,它将影响全局。因此,我们一直希望通过一些模型和算法等智能手段,用数据驱动的手段加以改良。
2020年,很多线下的做法都被颠覆,所有的品牌公司还要进行进一步的升级。


打造世界级品牌并非一味追求国际化语境,中国服装产业也有着基于本土市场的自身发展特征,消费者需求才是品牌赖以生存的根基。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扁平化,已经到了需要品牌零距离“临摹”消费者的程度,用设计感受生活,多维度切入市场,看懂了消费者你就看懂了自己的品牌。
峰会“主题对话”环节中,多位行业先锋人士围坐一堂,自身多年经验为蓝本,聚焦“创意开源化:用设计感受生活”和“消费多元化:创造消费与生活的切面”主题,展开充分对话,让在座嘉宾从中汲取到宝贵经验。

在“创意开源化:用设计感受生活”主题对话中,5位嘉宾围绕创意多元化以及设计与生活的关系等话题展开对谈。

生活在左品牌创始人 林栖(右)
生活在左品牌创始人 林栖谈到,其实大家对于自身对于别人以及对于社会、世界、自然的看法与关系,都在更加趋向于成熟、理性。每个人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都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而一个品牌也是一样,要有属于自己的风格、自己的定位、自己的差异有属于自己沟通渠道和内容。未来的趋势,我认为小众将会是领跑者,将会影响整个时代小众群体。而如何能够让自己的品牌呈现出独特性或是让每个用户通过品牌呈现自己的魅力,拥有自己独特性,将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话题。

W.RONG品牌创始人 王长荣
对于设计的开源化,W.RONG品牌创始人王长荣认为,未来一定将是更细分的市场,需求一定不是统一的标准化,而是按照不同的状态需求来去索取。因此作为新一批的设计师,怎样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设计和定位品牌,才是最值得思考的。

Vmajor品牌创始人兼设计师 朱威特(右)
谈到原创及联名的现象,Vmajor品牌创始人兼设计师朱威特认为,做好自己最原创的设计,就是你最能表达的。至于风格、规划这些其实更偏向于媒体的导向,而站在设计师的角度,更重要的是有自己表达个性的空间。至于联名,首先要搞清楚我们的初衷都是想要打造最优化的效果,手段可以用,但是要看品牌自己的内核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愿景。只有这样才不会“雷声大雨点小”,也更能让双方得到的成效最大化。

DAMO WANG品牌联合创始人 王炫昌
在谈到审美多元化时,DAMO WANG品牌联合创始人王炫昌说,如何引导审美多元化。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也是困惑设计师群体很久的问题,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则是整个行业的问题,设计师在引导审美多元的链条中处在最前端,设计师要把好的东西做出来,下一个环节由时尚媒体或者是销售机构、意见消费领袖,将这些好的设计师挑出来,推出去给到有需要的个人。未来,只要闭合这个链条,相信困惑将会迎刃而解。
设计师个人而言,则是要坚持做自己所擅长的东西,因为每个个体都不一样,不迎合,做自己,就是多元化。

TTF国际珠宝创始人兼董事长 吴峰华
谈及设计与文化的关系,TTF国际珠宝创始人兼董事长吴峰华说到,一种文化想要引领世界,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是否能提出新的艺术指引,即开创性,要做到能提出自己独特的主张。第二,文化中是否有哲学性的指引。第三,由文化引领的生活方式,是否能让人们愿意吸收、愿意指引、愿意学习。
以中国文化建立中国品牌,我们一直在做尝试,虽然不一定非常成功,但是这个尝试告诉我们,中国文化、中国哲学和中国艺术将成为中国服装产业区别于其他服饰文化的重要指引。

在“消费多元化:创造消费与生活的切面”主题对话中,诸位嘉宾则就时代背景下,消费与生活的交点进行剖析。

华润置地商业总部数字创新部副总经理 黄靖钦(右)
华润置地商业总部数字创新部副总经理 黄靖钦表示,疫情期间,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健康,这就要求企业未来对产品的流程化管控更加严格。例如,现阶段需要在门店做好安全措施等。同时,所有的环节都需要实现信息化,适应新形势,利用线上渠道等新的营销手段进行销售。同时,公司下一步将更着重精细化运营。公司的重点是一定选择最好的产品。首先需要更优化业务,例如通过官方APP,小程序等渠道进行数字化转型。其次需要不断创造内容,这需要从私域与公域之间的交互实现。最后,需要不断优化服务。

深圳歌力思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夏国新
深圳歌力思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夏国新则谈到,疫情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以前服装企业更重视线下渠道,如今发现,新形势下,直播、微信社群、小红书、抖音、天猫、拼多多等线上渠道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
这让歌力思开始反思。如今,歌力思在思考如何进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提升,我们必须用实际的行动迅速去验证。如果说起跑晚了,你就得跑得快一点,不然会被淘汰。

艺之卉时尚集团董事长 周胜
艺之卉时尚集团董事长周胜分享到,如今的发展思路是,第一数字化是必选项,第二品牌需要打造在消费者心中具有重要印象(地位)的产品。
他分析到,未来营销的概念会拓展,原有的对营销渠道、营销概念的理解,会随着数字化的发展而具有新的维度和含义。未来我们谈营销,将不仅仅是线上也不仅仅是线下。
对于中国品牌的国际化,因为起点不同、文化不同,因此,国际化程度也会不同,我们需要做的是,生产一个人类所共有的、认为是好的产品,去接受产品再慢慢接受文化。

深圳万旗服饰有限公司(克劳西)董事长 韩志强
关于疫情对于消费的影响问题,深圳万旗服饰有限公司(克劳西)董事长兼总经理 韩志强分析道,这场疫情是机遇大于危机。为什么说机遇大于危机,因为如今的消费需求在升级,也因此一定会对更好的产品有更高的期待,那就说明市场的发展一定有一个特征,一定要给更加努力的人创造机会,这是经济发展的逻辑规律。
这个疫情推动了整个结构调整的速度,但没有这个疫情,这个结构调整也会进行。这场疫情所带来的冲击从行业长远发展来说,是利大于弊。疫情将快速优化整个行业运营方式,或调整产品的品牌组合结构。

深圳市云创服装设计有限公司(MAXRIENY)CEO王柳熹(中)
谈到获客成本问题深圳市云创服装设计有限公司(MAXRIENY)CEO王柳熹讲出了他的思考,他表示经过一些调查,发现疫情期间,线下的获客成本在不断增大,线上的获客成本反而在降低。因此有了一些思考,第一,我们重新考虑与用户接触的点,这个布点不再局限于传统认知的门店,还延伸到了电商渠道,我们从各个角度重新考量。第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光聚焦在用户的交易行为上,而是更看重社群化或者与用户有情感关联的社交行为的构建。第三,我们需要打造具有凝聚力的产品,跨越行业壁垒,重视与生活方式有关的产品。

本次峰会,行业领导、专家与企业家们齐集一堂,围绕“创建中国的世界级品牌”的主题,共话中国服装品牌发展未来,同时也为2020中国服装论坛·大湾区峰会画上了圆满句号。至此,峰会以二十五年如一日的理念坚持,践行着自身“创建中国的世界级品牌”行业愿景,为中国服装产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的迈进积蓄能量!
文章来源中国服装论坛